时代谷

位置:首页 > 开心娱乐 > 影视

扒一扒安妮塔希尔 一场轰动朝野震撼人心的“关键判决”

影视1.58W

扒一扒安妮塔希尔 一场轰动朝野震撼人心的“关键判决”

希尔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义无反顾地踏入一场几乎使她身败名裂的是非漩涡?在那场确认听证会上,希尔和托马斯到底是谁撒了谎?这对于美国人来说,可能仍是个至今挥之不去的谜题。在今年HBO自制的电影《confirmation》中,就试图为世人解开这个谜团,虽然这也可能只是“一家之言”。电影《confirmation》,内地将其片名译为《关键判决》,多少让人有些莫名其妙,并很容易误导观众。因为这虽然涉及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但它只是参议院对总统提名的联邦法官的确认程序,而非司法程序,它不是对某人的审判,也不会对谁作出判决。就希尔而言,她对托马斯提出指控,其目的不在于给托马斯定罪,将他“绳之以法”,而仅仅是希望“参议院能充分考虑这个信息,并得出结论”,将恰当的人置于最高法院的法官位置上,因为在今后的几十年里,这个法官的司法哲学,将会影响到美国法律的发展方向。这部我姑且名之为“关键判决”的电影,实际上大可以将其看作一部纪录片,因为其中的人物、角色、“情节”都源于真实的生活,甚至连饰演安妮塔·希尔的凯丽·华盛顿,在听证会上穿的绿色套装及戴的项链,都与当年听证会时一模一样,而其中涉及的参议员,比如说时任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的约瑟夫·拜登,就是现任美国副总统;而在关键时刻施以援手、力挺托马斯的共和党参议员丹佛斯,也是声名赫赫的人物;另外,在听证过程中为希尔提供帮助的律师查尔斯·奥格里瑞,是现任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教授,他的学生中就有美国总统奥巴马及第一夫人米歇尔,几乎是一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这些“真人真事”的演绎,并不好拿捏,尤其涉及对现任大法官的隐私和对他的评判,可能更需谨慎。不过也正因为这样的“真实”,才有助于人们得出究竟是谁撒了谎的结论,在影片的最后,参议员拜登的助手卡若琳·哈特说她相信“her”即希尔时,可能正代表了整部影片的倾向和观众的判断。影片或许正是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在向安妮塔·希尔致敬吧。

扒一扒安妮塔希尔 一场轰动朝野震撼人心的“关键判决”  第2张

通观整部影片我可以发现,在参议院听证会上希尔和托马斯的这场对决中,他们的力量是很悬殊的。在托马斯一方,有来自总统及其白宫办公室的支持,有共和党参议员的普遍的共同的意识形态的认同,有丹佛斯动用自己参议员身份而占得任意改变程序方面的先机,共和党议员可以把持“话筒”,肆意地曲解希尔的证词,还可以设置障碍,阻止有利于希尔的证人在参议院公开作证。而在希尔方面,迫不得已出来作证时的仓促,在得知需要去听证会时组建辩护团队时的捉襟见肘,在被告知不合理程序时的无奈,等等,都让观众明白她的胜算并不大。不过,就在这样一场力量悬殊的对决中,她在回答参议员那些刁钻、刻薄、咄咄逼人且带有明显恶意的问题时,依然语气平和、用语准确、思维清晰、逻辑缜密,显示一位训练有素的法学教授应有的客观、理性与冷静。“今天在此向世界公布这段往事,是我一生最为艰难的经历,但我明白,我必须渡过眼前的难关。”至于为什么她在被骚扰后十年才提出指控,她的回答也掷地有声,坚定而有力,“我承认我对过去的不作为感到十分懊悔。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那依然是合适的选择。它也可能是一个差的选择,但它绝不是不诚实的选择,更不是毫无理性的选择。”相反,面对希尔的指控,托马斯的辩驳却多少有些顾左右而言他。他没有直接回复有无性骚扰的问题,而是“一个箭步”冲上道德高地,满腔义愤地指控听证会是对他的“高科技私刑”,成功地扮演了一个受迫害、受歧视的角色,将参议院的那些大佬们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因为他知道他打出去的这张种族牌的威力是巨大的,那些几乎认为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具有“原罪”的南方民主党参议员,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冒“政治不正确”的风险。

扒一扒安妮塔希尔 一场轰动朝野震撼人心的“关键判决”  第3张

事实上,在最后对托马斯的投票中,就有11名民主党参议员投了赞成票,而且他们全都来自于南方地区。不过,托马斯虽然将对他的性骚扰指控成功地转移到了美国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白人对黑人的“私刑”,但总让人有“胜之不武”之感,因为对他的指控,正好是与他属于同一族裔的黑人女性。在后来托马斯出版的自传中,他将自己同哈珀·李的经典作品《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被指控强奸的被告人相比,把被希尔指控性骚扰的体会,比作是孤身一人深入到充满敌视的白人社区的感受,“在东南部的乔治亚州,我黑人最怕的就是迷了路,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对当地的规矩一无所知,也看不到什么指示,这时就能体会到一种不安全感,感觉到可能有人要揪住你,敲碎你的脑袋,或者把你逮捕扔进监狱,然后你就永无出头之日了。”其实,在看了他对私刑的这一解释后,更让人体会到他在听证会上偷梁换柱手段的低劣。托马斯与希尔的听证会,还为人们研究撒谎提供了素材。面对希尔冷静的阐述以及回忆起每一个细节时前后一致的描述,托马斯的声色俱厉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回避,反而让人认为这其实是他心虚的表现。另外,这部影片除了让人对那个事件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清晰的思考外,也让人对美国电影题材的广泛而惊叹,真人真事、真刀真枪的拍摄很容易引起官司,而涉及那么多“大人物”时,电影人也没有表现出“为尊者讳”的遮蔽。表达的自由,或许这才是支持希尔的强大的民间力量吧。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托马斯和希尔的对决中,力量的悬殊还真是不一般,希尔的身后站着的是广泛的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