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谷

位置:首页 > 人文素养 > 育儿经验

当心孩子由任性转为支配狂

当心孩子由任性转为支配狂,碰到调皮任性、不听管教的孩子,每个家长都会很头疼,既不能任凭孩子“肆意妄为”,又舍不得采取“强硬手段”,下面分享当心孩子由任性转为支配狂。

当心孩子由任性转为支配狂1

任性是不少幼儿的通病。“孩子嘛!”你或是不以为然,或是习以为常;但是如果孩子的任得不到及时矫治、发展为心理障碍—支配狂的时候,你还会这么想吗? 6岁的男孩小磊站在雪糕柜前,向妈妈索要雪糕,妈妈试图劝说他放弃。小磊开始不予理睬,紧接着便大吵大闹起来。

母亲无奈之下只好屈服。谁知这时他的注意力已经不在雪糕上了:他一把把妈妈递过来的雪糕扔在地上;他用脚踢母亲、踹雪糕柜;他甚至对企图劝说的售货员又抓

类似情景于小磊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很显然,小磊的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任性”的范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已经由任性而发展为一种心理障碍—支配狂。

支配狂是一种由于性格过分偏激而导致的情绪控制方面的障碍。具有支配狂的孩子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无理地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围着他转,并倾向通过极端的语言、行为等方式来引起所有人的注意,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如上例中的`小磊,后来其真正的目的已经不是要达到自己获得雪糕的愿望,而是通过吵闹、撒野的方式来引起周围人对他的关注了。

研究发现,有慢性疾病或身体有缺陷的孩子、被宠爱过度的孩子以及自幼受到忽视的孩子最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5至22个月的幼儿,其感情、知觉、身体自控能力及思维都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开始对至高无上的权利有了一种极明显的感觉,对父母的可支配性极为敏感。上述几类幼儿本身由于种种原因缺乏安全感,缺乏对别人的关心和同理心,不懂得如何在群体中与人合作,再加上家人的过分关注或过分忽视,导致他们对于自我及权利的认知更加强烈:

受到过分关注的孩子因其周围的一切统统都在适应他,他难免在自我中心中膨胀而形成习惯;受到过分忽视的孩子则对自我体认强烈,会想尽办法使自己成为被关注的对象。

而一旦这种初始的支配行为没有及时纠正或被转移,他便切实体验到自己任性的作用,以后再不会作其他的选择,而是以种种方法热衷于体验支配环境和他人,不断地设想新的要求,动辄无理取闹,行为越来越霸道,最终成为小小的支配狂。

防胜于治。下面这些及时和恰当的早期教育相信可以有效防止孩子“走火入魔”:

当心孩子由任性转为支配狂
  

1、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情绪变化是孩子心理的晴雨表。当孩子出现任性等行为时,一定要找出其背后的原因:是孩子没有得到恰当的关注?是孩子受到了委屈?是孩子的合理要求没有得到重视和满足?家长应针对原因及时疏解孩子的情绪,而不是一味斥责。

2、不要无限满足孩子的要求

7个月以后的孩子,开始具有初步可预见性的思维与行为,他们常常会通过表情、行为等向家长表示自己的愿望,而不管合不合理。父母绝不能因疼爱孩子而不断地、无原则地满足他,无限地对其要求作出反应。比如,孩子如果挑剔食物,不妨就让他饿一饿,绝不额外给食物,几次之后,他就会了解到什么样的行为是得不到父母支持的。

3、教孩子学会与人合作

比如在家庭中,通过食物的分享、角色游戏等各种方式让孩子了解到他只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而不是核心。

4、树立起父母的权威

当发现孩子开始有支配性的行为苗头时,更应当明确告诉孩子“不行就是不行”,让孩子能够看到并了解到、领教到父母的权威。

当然,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这种心理障碍,纠正起来就绝非一日之功了,上面这些措施有些可能也为时太晚,建议尽早找心理医生治疗。

当心孩子由任性转为支配狂2

下面,对于任性的孩子,乖小孩来支招:

1、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态度要保持一致:如果意见不同,也要避开孩子,出去商量;

2、在孩子任性的时候,不要胡乱批评,更不能打骂了事:而应因势利导,耐心地讲道理,给孩子说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道理;

3、转移孩子注意力是解决任性的好方法:如孩子吵着要养狗,可带他到公园去看猴,顽皮的猴子会把孩子的兴奋点转移开,使他从任性中解脱出来;

4、必要时来点“惩罚”:如孩子哭闹得实在不像话,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不理他。即使他不哭不闹了,也要继续“冷淡”他一段时间。待他沉不住气主动搭讪着接近大人时,父母应抓住这个时机,指出他任性的无理之处,让他保证再不这样做。只在这个时候,父母的批评才是有效的。

5、让孩子多些个性,少点任性:培养孩子既有个性又不任性,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当心孩子由任性转为支配狂 第2张
  

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尊重孩子,但不迁就孩子;

与孩子平等对话:只有做到平等交流,父母才能了解孩子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别孩子的要求合理与否,才能明确区分孩子的表现究竟是属于任性还是属于个性;

适当给予孩子选择权: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父母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如要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等,都征求孩子的`意见;

2、父母不能让孩子随心所欲,应注意给他们一些限制: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总而言之,面对孩子的任,父母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要使用粗鲁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让孩子更加害怕父母,从而抵触父母的教育。适当采用以上这几种方法,就能够让孩子逐渐改变,久而久之,就变得不再任性了。要知道,孩子年纪比较小,及时正确引导以及教育,才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