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谷

位置:首页 > 星秀 > 

杨淼个人资料简介 生平 作品简介 文笔风格

星秀3.26W

杨淼简介

杨淼,现代知名杂文家。常有杂文、散文等见诸于《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刊物。曾出版有《中国人的心态》等著作。有着四十余年教师生涯的他,对教育自然有其难以割舍的情愫....

杨淼个人资料

杨淼,现代知名杂文家。常有杂文、散文等见诸于《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刊物。曾出版有《中国人的心态》等著作。有着四十余年教师生涯的他,对教育自然有其难以割舍的情愫。

杨淼个人资料简介 生平 作品简介 文笔风格

杨淼照片

杨淼生平

杨淼,教书四十余年,对于社会经验和教育事业有着深刻的见解。文章笔调清新自然,但又不失对社会的剖析。

杨淼作品简介

本书虽属红学系列《红楼撷趣》,但作者反对新老红学家们沉迷于挖掘、揣测《红楼梦》幕后史料,故着眼于《红楼梦》作品自身所展现出来的文学魅力以及人物塑造等问题加以评说,因而不仅言之有物,且对读者了解认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具有一定的帮助。

此书从名乍一看,确实吊人胃口。其中"撷"字运用的极好。犹如戏水的姑娘活泼有趣。作者以自己的观点对《红楼梦》中的任何情节进行深刻剖析,见解独到,而且也说的头头是道。作者极其敏锐的双眼捕捉书中细微的情节,甚至是一草一木和家里的摆设。而且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描述姑娘们的内心世界。当然,作者也加入了自己的分析和推断,得出与世人截然不同的观点。如在"钗、黛优劣论"一文中,世人要么尊林抑薛,要么尊薛抑林。而作者认为他们都是一昧的过分夸大两个女孩儿的弱点,认为黛玉气量狭小、口不饶人、不自爱、蹈杀机,而宝钗则是"奸险"。而作者觉得薛、林之间的孰优孰劣,其实根本不在作者的思虑之中的。

尽管此书处处是作者分析的观点。然而有些地方仍让人觉得不妥。这或许人们不赞成作者的某些观点吧。但有一点很值得人欣赏,他能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指出《红楼梦》作者的不足之处。其中指出高鹗在续写红楼梦出现的漏洞。因此,此书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值得一读。

"中国人"这个称呼,现在大家叫惯了,以为自从地球上有了中国这么一个地方,产生了这么一种人,就自然而然地叫下来了。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 "中国"这个词早就出现在西周,内涵几经变化。秦汉以后,历朝虽不以"中国"为国名。

中国人的心态历史七读历史是需要总结的,也许这样的总结根本无用,离它的真相很远,可是人们仍然乐此不疲,竞相去做这项工作。杨淼编著的《历史七读》这本小册子的写作目的,也无非是试图在复杂的历史进程中,绌绎出若干点或线,给予可能成立的评说。在人们有闲咀嚼回味各种历史事件时,提供一点色与味的调料,仅此而已。

目录:

前记

一读:政事

重本抑末独尊儒术外戚干政中庸之道斥"奇技淫巧""官本位"体制文字狱"天国"覆灭

二读:改制

王莽改制武后革命永贞革新熙宁变法百日维新洋务运动

三读:兵戎

评说李广诸葛之智藩镇之设张巡食人贤奸争胜四读:崇仰帝陵厚葬唐重佛教会昌灭佛"神拳"种种豪侠崇拜

五读:士人

孟尝养士"名士"习气朋党之争隐士矫情"选贤"流弊"八股"之害明季文人

六读:吏治

阉人政治吏笔如刀宋官冗员明治贪吏酷吏与清官

七读:风俗

纳妾与旌表三寸金莲二十四孝"三鸟"之祟"服食"延年皇权情结

苏教版高年级选编的短篇小说《爷爷的芦笛》,是儿童文学作家杨淼发表在《儿童时代》1997年第七期上的作品,这篇小说描写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小闸屋过夜的情景,启示人们,要想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就得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践锻炼。

感情线索

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不同的笛声,先写了强强想象中的大海和笛声;然后写了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海和笛声给强强的感受;最后写了漫漫黑夜里,风涛里的笛声。

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强强到爷爷的小闸屋里,在狂风巨浪之夜独自一人经历恐惧,最后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事情,让我体会到"不经风雨怎能成长"的道理。

写法借鉴

1.线索分明,以"芦笛"贯穿全文。

全文以笛声为线索,借笛声传真情,文中三次出现笛声。第一次是文章开头,写爷爷的芦笛让强强难以忘怀,爷爷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无穷的回味与想象;第二次是强强来到爷爷的小闸屋,海边令人陶醉的美景引发了强强做芦笛听笛声的欲望,爷爷做了芦笛并吹出清脆的笛声;第三次是结尾,写爷爷的笛声成了强强心里的笛声,带给强强无穷的勇气与力量。

2.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相结合。

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中,会对他产生影响,他的行为心理等的变化多由环境的改变发生,当我做写人的文章时,除对他本身的行动等进行描述之外,应对环境的变化进行叙述,两者结合,使文章生动可感,使读者理解文章中的人物特点。

你看,第8自然段写大海狂怒了,海风呼啸,小闸屋也在风浪中摇摆,这种环境下,强强有什么反应呢?他"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大声喊着爷爷。你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恐惧吗?当"又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时,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海浪阵阵袭来,没有平息,在这暴雨之夜,强强紧张、焦急了,去找爷爷,可大风黑夜把他又逼回了被窝,让他饱受害怕的煎熬。文章边描述环境,边把这种环境下强强的反应展现出来。风涛逐渐平息,强强听到了芦笛的音响,他的恐惧消失得无影无踪,变得勇敢起来。

如果不写环境的变化,而只有强强的反应,作为读者对强强的举动肯定不能理解。如果只写环境,不写强强在这环境里的反应,文章就缺乏了生活的气息。两者的完美结合,使我仿佛来到海边的小闸屋,亲身体验狂暴的风雨之夜,感受强强的心理,和他一起紧张焦急害怕。因此,我写某一环境下的人物时,不要忘了可以把环境的变化和人物的活动交融在一起,使人物的活动变化拥有现实的基础。

文笔风格

他的杂文随笔,主要是从以下这些方面,去关注思考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作为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的。

其一,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面对社会改革与市场经济的浪潮,大处着眼,针砭时弊。

文以载道,这是中国文化人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每当社会变革时期,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如果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不出时代的印迹,而只是钻在"象牙塔"里面,吟哦风月,写一些闲适的小品,超然则超然矣,然而这样的文章,其影响或许不会久远。杨淼先生的文章抓住社会变革时期的某些现象,揭示存在的弊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如《透析"潜规则"》一文,由湖南的一位县委书记陪外商打高尔夫球而"因公殉职"的事情入题,点出"眼下的一些办事人员,差不多已到了非声色酒肉不能'办事'的程度"--这一种中国的市场经济所衍生出来的潜规则。而这潜规则滋生的趋势,必将败坏社会风气,影响改革开放的有序进行。如《"君子国"与商业道德》,则是借用《镜花缘》中唐敖他们所见的隶卒与卖主的对话,体现人们对"民风淳朴"、"道德纯正"的社会风尚的憧憬。进而对时下有人视这种公平买卖关系为迂腐的否定。同时,引用福州华联商厦模范售货员陈巧声的事例,说明"对于这样的'君子',我非但不觉其'迂',反觉其贵且少"的肯定,也体现了在当今社会现实面前,人们对"童叟无欺"、"买卖公平"的商业道德的渴望。

如果说《透析"潜规则"》、《"君子国"与商业道德》是针砭时下的商业行为的话,那么,《"有黄无害"论》、《"坐怀不乱"的难处》则是针对社会上淫靡之风的剖析与批评。《"有黄无害"论》侧重于对某些人以为刊物视频的检查"拿我当十六岁的孩子看待"的论调的剖析,再从"街头巷尾的书摊"到"工读学校劳改队"的现状,证明"这样的检查多少还是有其必要的"。《"坐怀不乱"的难处》,则是从"三陪小姐"招摇过市、"肉弹"的横飞,说明了整治大环境以转变社会风气的重要性。对干部来说,除了加强其"坐怀不乱"自律教育外,环境的影响也不能小觑,所以在此事上必须标本兼治,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其二,作为一生以教师为职业的教育工作者,时刻关注教育的现状与现象

有着四十余年教师生涯的杨淼先生,对教育自然有其难以割舍的情愫。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与五六十年代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且独生子女多了,家长对子女寄以厚望,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在此心理的驱使下,家长揠苗助长的有之,很铁不成钢的有之,急功近利的自然不少。《"神童"之误》正是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进化是不应超越,也不能超越的。应该还孩子以童年与童趣,把失去的童心交还给孩子。

如今的教育,据说是引进了一种新的理念,叫作:教育产业化。言下之意是把教育当做一项产业来办。既然是产业,那就要求效益、求利润(最起码在那些私利学校是如此)。所以狗屠为校长,牛倌成学监者以不是奇闻。说白了都是为利而来。《愧对武训》针对此现象,以武训这个生活社会最底层的乞丐兴办义学的事实,对照那些唯利是图,误人子弟的办学行为,对教育产业化这个时髦的提法表示异议。

所谓的"大学",诚如蔡元培先生所说:"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成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也许是在"教育产业化"的影响下,如今的"大学"也在变味。《"大学"的定义》是针对大学中浮躁的教风、学风的否定。学校的好大喜功热衷于排名,设置专业瞄准市场行情;教师的论文造假,泛滥地兼课;学生的做作业找"枪手",课余乃至课间打工做生意。这一些都注定了如今大学办学质量的下降,正如有位名牌大学的校长所说,我21世纪的大学教育是:一流的学生,二流的学校,三流的教授。如此的现状,怎么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写出一流的论文?所以,重要的是,大学--无论是教授还是学生--要有一种潜心读书、研究的氛围,"板凳要坐十年冷"这样才能出闻一多、陈寅恪那样的大家。

其三,关注女性解放与妇女的社会地位问题。

在三十年代,鲁迅先生曾经对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娜拉出走后的命运作了剖析--这其实就是未获得经济独立的妇女的命运,她们能走到哪里去?时间过去了那么多年,但如今的状况如何呢?杨淼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中写道:"商品经济社会的一大误区,是有人把不是商品、不可当作商品的东西也一概当成了商品"。譬如"包二奶"、"养金丝雀"等现象。其实是反映了一个妇女的生存问题。并且说:"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在当年只看到饥饿可以使妇女堕落,却没有料到衣食无忧的'金丝雀'也一样可以心甘情愿地自投牢笼"。这正出自于"笑贫不笑娼"的社会舆论氛围。

《"纤足"的迷恋》中,提出在审美问题上,男性对女性的选择要有足够的尊重与宽容,女性也要改变其传统的依附心态。不要有女为悦己者容的看脸色行事,自信自尊地做到男女真正的品等。

内容特点

杨淼先生的杂文所论及的问题,牵涉面广泛,本文只是就其大概作一点罗列。他的杂文是有独特的风格显而易见。

首先,是在思想性上,关注民生,干预现实。这也体现了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他的杂文除了杂文鲜明的批判特征外,分寸感把握得恰到好处。对那些提出批评的事、现象或群体,总是与人为善,耐心说理,使人如坐春风。

再次,内涵丰富,知识性强。在他的文章中,广泛援引古今中外的事例,看是信手拈来,其实反映的是文字背后深厚的文学功底,那是一般的人所难以企及的。这就使得他的文章,更具说服力,更有文学色彩,无读议论文的枯燥,有欣赏美文的乐趣。这正是他文章吸引人的地方。正如零七年底,上海作家协会召开的"杨淼作品研讨会"上,原《文汇报》笔会副刊主编沈扬所作的评价:杨淼杂文所体现出来的表现技巧,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分寸感,是一般的人难以达到的。象他这样的上海不多(顺便提一下,沈扬与杨淼文字交十余年,可那次会上,才第一次见面,这足见其淡泊为文的人格)。可见这不是一般的溢美之词。

读者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