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谷

位置:首页 > 星秀 > 

陈国星个人资料简介 个人简介 个人作品 从业经历

星秀1.83W

陈国星简介

陈国星(Guoxing Chen),1956年5月18日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导演。1994年,凭借《一家两制》获得1994年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1995年,凭借《孔繁森》获得199....

陈国星个人资料

陈国星(Guoxing Chen),1956年5月18日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导演。

1994年,凭借《一家两制》获得1994年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1995年,凭借《孔繁森》获得1995年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并获得第16届电影"金鸡奖"特别奖。1996年,执导故事片《黑眼睛》,该片获得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2001年,拍摄剧情片《聊聊》 。2005年,为了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执导历史片《风起云涌》。2007年,拍摄爱情片《大工匠》。该片获得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 。2010年,执导传记片《第一书记》,该片获得第14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

陈国星个人资料简介 个人简介 个人作品 从业经历

陈国星照片

陈国星个人简介

中国影视导演。原名陈国兴,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南通。少时曾就读于清华附中。下乡插队陈国星当过兽医。回城后当过火车司炉。1978年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并开始创作电影剧本。1982年毕业后到潇湘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室,做过场记、导演助理、副导演。拍过多部专题片、电视剧。曾在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等大型栏目中参与编导创作。1988年独立执导的电视连续剧《城市的脚步》获北京市委的表彰;电影《山魂霹雳》1987获广电部电影局的表彰及铁道部的特殊表彰。陈国星编导的影片《情感1991》获广电部、卫生部第二届白鹤杯特别影片奖。《编外丈夫》1993获1994年广电部优秀影片提名,参加了1994年中国大学生电影节。《爱情傻瓜》1993年获1994年第2届中国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喜剧片奖。另外,他导演的《临时爸爸》1992曾多次参加国际电影周交流活动,《离婚大战》1992还创当年的票房纪录。

陈国星个人作品

《郭明义》 (2011)

《第一书记》 (2010)

《军人本色》 (2007)

《大工匠》 (2006)

《风起云涌 》(2005)

《空房子》 (2004)

《危情雪夜》(2004)

《聊聊》 (2001)

《横空出世》(1999)

《黑眼睛》 (1997)

《孔繁森》 (1995)

《一家两制》 (1994)

《爱情傻瓜》 (1993)

《编外丈夫》 (1993)

《离婚大战》 (1992)

《临时爸爸》 (1992)

《情惑》 (1991)

从业经历

插队落户

陈国星父亲是建筑工程师,少时就读于北京清华附中,由于酷爱文艺加入宣传队。高中毕业后在延庆县插队落户。放过羊,当过兽医,返城后当过火车司炉、副司机等艰苦工作。

学海生涯

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二年级时对导演专业产生兴趣,后开始自学导演课程,并开始创作电影剧本,自学了许多导演技巧与理论。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开始作场记、助理、副导演,最后终于如愿作了导演。

初涉导演工作

198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后分配到北影导演室 。曾给资深导演水华、钱江做过场记、助理导演。后又拍过多部专题片 、电视片等。也曾在中央电视台CCTV"神州风采"等大型栏目中参与编导创作。

"处女"之作

1987年执导第一部作品《山魂霹雳》"THEMOUNTAINSOUL"获广电部电影局的表扬。大气磅礴,但因遇上整个影圈转型,此类影片不受欢迎。

导演之路

1988年,陈国星开始独立执导影片。导演之路1990年在CCTV"神州风采"栏目中参与编导创作。

1990年编导第二部故事片《情惑》"APUZZLEMENTOFLOVE", 虽受到专家好评,但观众不多。此后,陈国星转为拍摄喜剧。从1992年执导的《临时爸爸》"TEMPORARYDADDY"开始,他用流畅生动的镜头,讲述幽默好笑的故事,此片多次参加国际电影节。紧随其后的《爱情傻瓜》设计巧妙,喜剧因素特别。大受观众好评。

1992年导演的影片《离婚大战》,由他自己与人联合编剧,情节巧妙,镜头运动与画面构图机位摆设上都透出一种幽默,增加了喜剧效果。该片成为当年十大最卖座影片之一。喜剧故事片《编外丈夫》"AMARGINALHUSBAND"。获94年广电部优秀影片提名,荣获第二届大学生电影节优秀影片提名。

1993年执导了喜剧故事片《爱情傻瓜》"THELOVELORN"。主演:谢园、瞿颖。荣获第二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喜剧片奖。并进入香港商业片院线发行。

荣誉奖状

1994年的《一家两制》,格调明快高雅,喜剧性强,符合当时经济开放和香港回归的国情。主演:汤镇宗、严晓频。荣获1994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影片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并参加法国嘎纳电视节中国电影周。

1995年陈国星导演了传记片《孔繁森》KONGFANSEN",主演:高明。讲述了一个人民公仆的感人的经历。影片在西藏高原拍摄,制作严谨,艺术质量较高。获1995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三项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三届长春电影节最佳华语故事片奖、第三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特别

陈国星

奖、第十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音乐、最佳女配角五项提名,并新作《狼烟北平》荣获最佳影片特别奖、最佳男演员、最佳音乐奖、第三届珠海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奖、第二十届百花奖最佳影片特别奖、最佳男演员奖。10月应邀上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

1996年执导故事片《黑眼睛》"COLORSOFTHEBLIND"。主演:陶虹。

1997年1月出席在香港举行的中、港、台三地导演会。11月获第十一届叙利亚大马士革电影节最受欢迎作品,最佳女演员奖;12月赴台北参加第三十四届金马奖展映活动;5月获1997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影片奖、优秀女演员奖;荣获第八届上海影评人奖永乐杯"1997年十佳影片";9月获第十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演员两项提名;11月在重庆获金鸡奖最佳女演员奖;1998年12月获第二届"奋《横空出世》剧照发文明进步奖"电影金奖(文化部、新闻总署、广电总局、中残联)。1998年1月应美国新闻总署USIA邀请,作为国际访问者赴美考察。1月参加美国圣单思电影节。

1998年2月执导十七集反腐电视连续剧《抉择》。主演:李雪健、高明。1998年5月策划50周年献礼巨片《横空出世》。主演:李雪健。

从业理论

电影改革

陈国星坦言不会炒作,就连到网上聊天,也尽说些大实话。但他对中国电影的一番剖白,却相当有见地。接受采访关于电影改革,民营企业不再需要购买电影厂的厂标,就可以独立拍摄电影了。陈国星认为,这是电影体制改革的一个过程,"以前民营企业拍摄电影必须跟国家认定的一个制片厂合作,这里就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而且需要花钱,说白了就是购买一个厂标,比如说电影制片厂的厂标,以前最贵的时候是三十万、五十万,便宜一些,做一个人情,也要三五万。现在放开了,是改革中的一件好事。"

陈国星认为,"美国以及欧洲很多国家,都有中小规模的制作,而且这样的影片,从数量来说,比大制作要多很多,但我引进的少,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引进的片子都是大片。我也多次呼吁,不要误导观众,其实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电影。我希望有低成本、平实风格的好片子,也能够提供给国内观众,让我借鉴。"

使命感

陈国星这一代人,有很强的使命感。他认为今天的电影人应该有责任拍出一些更有生命力的电影。面对日陈国星渐功利的电影市场,他说,"今天的电影,太功利了,太为商业,为某一种东西来服务,而并不出自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现在全世界的电影市场都是为了钱。得奖也是希望能够卖好的价钱。时代就是这样,谁也不能改变它。"

但这并不意味着陈国星不需要票房。对于电影改革中"发行"这一重要环节,他有自己的见解:"中国电影界有一个一直没有被媒介所关注的事情,就是我的发行体制和国际不接轨。一部电影产生的票房价值,到底有多少会给制片人,有多少落在影院,或者是浇水……我想这样的市场要改,越早,越有利于民族电影的发展。"

未来

关于民族电影的未来,陈国星提出了"先死而后生"的观点:"先死而后生,彻底的烧死,重新诞生。有一些新的思想的人、有一些好的机制能够被引进,包括中国电影观众也要重新培养。应该说,我这个民族喜欢看电影、电视,这个民族喜欢流泪,也喜欢轻松的东西,没有中国电影为他们服务,我认为肯定不行。我出去过的都知道,你要天天吃西餐,你是一定受不了的,这是基因里的问题,不可能改变的。"可以看出,陈国星的话中充满希望,也充满期待和悲壮。

现状

陈国星认为,中国电影的这种状况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13亿人口的消费相比,是极不相称的。造成不少电影不能和观众见面;电影市场秩序还不规范,盗片横行状况一直没有改善;票价普遍偏高,造成票房高的电影,观影人次也不见得多;电影市场还相当狭小,国人平均每5年看一场电影。中国电影关键还是要提高质量,拍出真正让观众满意的作品。

而对进口影片的不满意度则都低于20%,证明了多数国产影片还没有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在数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中国电影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在数量发展的同时,市场如何同步扩大和健全,体制、机制、政策、观念、人才等"瓶颈"也将一一显现。专家预测,当有一天,中国观众平均年观电影次数超过1次,中国有50部以上的国产电影影院票房超过1000万,中国电影制作的赢利概率超过60%以上,中国电影产业的春天也许才会真正到来。

个人影响

独特位置

陈国星在90年代中国电影格局中具有独特的位置,他从导演商业类型电影转向导演主旋律电影的过程,呈接受访问现了90年代中国电影从产业化趋势到意识形态化转型的轨迹;他从导演《孔繁森》到《横空出世》则代表了中国主旋律电影从伦理化到国族化的策略性转换过程。在90年代中国众多的主旋律电影中,陈国星几乎是惟一一位既频繁获得政府机构颁发的各种奖励,同时也得到了普通观众和专家的一般认可的导演。这表明了陈国星在政府、观众、专家的"一仆三主"的环境中找到了一种难得的文化平衡。而陈国星所找到的这种平衡不仅反映了导演自己的个性,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个性。所以,如果说主旋律电影是中国90年代电影最重要的现象的话,那么陈国星的电影就是主旋律电影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主旋律电影在塑造中国主流文化过程中所显示的努力和局限,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电影在90年代所经历的共同境遇。

第五代

陈国星与所谓中国电影的第五代是同代人,甚至是电影学院同级的同学。只是,他与多数第五代出身于导演系、摄影系、美术系不同,而是来自于电影学院表演系。他一开始并没有能够直接进入电影的核心创作,而是从场记、助理导演、电视栏目编导开始了他的影视生涯。所以,他正式执导电影比其他第五代导演晚了4-5年。1987年,他开始执导第一部作品《山魂霹雳》,1990年编导第二部故事片《情惑》。这时的陈国星,受到此前现代主义思潮的诱惑以及第五代哲学化电影的影响,影片带有明显的追求形而上意义的趋向。这些影片虽然因为时世的变迁和自身的幼稚没有获得普遍的认可,但是陈国星那种善于融合文化主流的特点已经开始显现。

商业电影

所以,当现代主义电影在中国走到穷途的时候,接受80年代末娱乐片大潮的影响,陈国星开始了喜剧类型电影的创作,从1992年开始,先后导演了《临时爸爸》、《爱情傻瓜》、《离婚大战》、《编外丈夫》、《一家两制》等。他用流畅的镜头、滑稽的故事,走上了一条商业电影路线。其中一些影片还进入了当年的十大上座影片行列,《一家两制》还进入了香港的商业电影院线放映。

1995年以后,一方面国家通过各种政治、经济手段加大了对电影生产的干预和对符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意识形态标准的王旋律电影的支持;另一方面,国家机构强调了电影的舆论导向功能和强化了道德净化的规范,缩小了商业电影的娱乐空间。正是这种转型的趋势,使陈国星开始了以一位优秀共产党干部的原型为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孔繁森》的创作。这部影片成为当年度主旋律电影的扛鼎之作,也成为当年党政部门推荐观看的重点电影。这部影片的完成为后来陈国星获得近千万人民币导演中国意义上的主旋律"大片"《横空出世》提供了保证。而《横空出世》在1999年国庆献礼的工程中再一次将陈国星送上了中国电影的中央舞台。在以主旋律为主导的90年代中国电影格局中,陈国星从边缘进入了中心,成为了在国内获奖频率最高的导演,同时也成为了中国最知名的导演之一。

人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