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谷

位置:首页 > 人文素养 > 美文阅读

古代吃不吃蝗虫

不吃。

古代吃不吃蝗虫1

据史书记载,当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就曾经吃过蝗虫,而且吃完之后也没有发生任何事情,这其实就说明了蝗虫是没有任何副作用,那百姓为什么不吃蝗虫呢?

一、天灾迷信:古时认为天人感应,蝗灾是上天对皇帝的警示,要让皇帝反思自己是不是有错误,是儒家控制皇权的一种手段。所以古代人迷信地认为蝗虫是天灾,是无法人力的抗拒的',更不敢说吃了。

古代吃不吃蝗虫

二、捕捉工具:蝗虫飞起来铺天盖地,好像龙泉风,古代没有什么好的捕捉工具网兜之类的,根本无法有效率地捕捉。你用手抓的话,根本无济于事,没有好的工具,古代人无法有效地消灭飞行动物。

三、食用方法:古代人没有好的廉价的食用方法,认为是天灾根本不敢吃,所以生吃先排除,水煮着吃也不敢,味道不好,烧烤的话直接烧焦了。现代人的吃法是炸着吃,问题古代没有什么植物油跟你烹饪用啊,古代油类一是做照明,二是做烧火(作战),三是动物油脂肪食用了,谁没事给你油炸蝗虫?那是浪费油啊!

所以,以上种种,导致古代人不会把食用蝗虫作为食物,而且饿到吃树皮的时候,一般也不是蝗虫的季节,或者是蝗虫过境以后没得吃了,只能去是树皮!

古代吃不吃蝗虫2

大家在上生物课的时候肯定有过这样的教学经验,如果我们只吃素食的话,也就是只吃米面粮食,可以养活很多很多的人。但是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度提升,老百姓们对自己日常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多方所求,就会发现只吃米面粮食,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了。

往往人们会吃一些动物,那么我们吃的这些动物又吃什么呢?这些动物吃的是米面粮食,而能量一旦经过这样的传递之后,就会发现,原本能够养活100个人的粮食,可能到最后变成动物的肉然后再让人吃掉,就只能养活10个人甚至更少的人了。

这就是大自然的能量传递定律,常规情况下不会产生能量传递高于10%的物种,除非基因突变或者极其特殊情况,这样的话我们用来解释蝗灾就更容易理解了。一旦蝗灾发生,往往就意味着我们之前的时候100斤粮食够10个老百姓吃,而现在粮食都被蝗虫吃了,我们再吃蝗虫可能就只能够1个人吃了。

可是一个人真的能吃饱吗?当然不能,因为这些蝗虫大部分都飞走了,想要抓住它们,需要耗费更多的体力。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原本能让很多人吃饱饭的粮食,最终也就变成了飞跑的蝗虫,根本没有进老百姓的肚子里面。

古代吃不吃蝗虫 第2张

蝗虫的捕捉和储存是个麻烦事

我们捕捉蝗虫,然后在关键时刻把蝗虫吃掉,当然能够填饱肚子。到现在为止,一些地区或者大家小时候也都多多少少炸过蝗虫。当然,不建议大家去吃炸蝗虫,毕竟有营养的物质多了去了,干嘛非得跟蝗虫过不去呢?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如果老百姓逮捕蝗虫的时候,一共收集了100筐的蝗虫,把这些蝗虫堆在一个地方能长久保存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古代的时候没有冰箱没有空调,把蝗虫放在一个地方放不了多久,恐怕就全都烂透了。

既然全都烂透了,那还能吃吗?也是否定的,也就是说即便我们提前储存好蝗虫,但是不久之后就腐败了,根本就不能吃。而蝗虫吃掉了原本可以长久储存的粮食,照这样算下来的话,就相当于是一个车轱辘,车轱辘转过来我们没有了粮食,也没有了蝗虫,最后只能饿肚子。

古代的信息不畅,往往会耽误大事

我们再来说最最重要的一点因素,其实绝大多数的天灾往往都会有人祸参与其中。没错,蝗虫也是这个样子,大家要知道一个地方发生问题之后,如果把这个问题马上传递的话,现阶段好像能够用0.01秒的时间就能够传递过来。

发短信,拍张照片就可以了,但是在古代的时候没有手机电话,也没有高等级的通讯设施,那么只能够通过快马传递,而一个人带着指令从南方地区传递到北方可能需要3~5天,我们按照最短时间三天来算,这一来一回可能就需要6天。如果有一个人说话说的不清不楚,然后皇帝那边给的命令也是不清不楚,再一来一回可能就半个月过去了。

我们按照最短时间6天来算,6天的时间足以发生很多事情了,常规情况下2~3天不吃饭就会饿疯,然后就会有极其可怕的事情发生,就更不用说6天了。

所以一旦超过一段时间没有粮食,而这个时间段内容引发了极大的.恐慌之后,就会引发极其可怕的事情,而这一部分事情哪怕朝廷都无法预估。

信息传递不畅,往往导致更深层次悲剧发生

其实古代不单单是信息传递不畅,多方运输的传递都不畅,这也是为什么隋唐时期皇帝拼了老命也要把京杭大运河给凿开,后期的时候水路要远超过陆路在当朝者心中的地位。原因很简单,因为水路能够利用合理优势,极大的减少运输之间的时间差。

当然这个极大的减少运输时间差,并不能够绝对意义减少时间差,只能在原有基础之上相对减少而已。正因也正因为如此,增添了很多烦恼,举个简单例子,如果皇帝准备把相邻省份的粮食运到这个省份里去,那需要多长时间呢?

粮食的调度,古代是以月来计算的,比如大军打仗之前,可能提前10个月要准备粮食,那古代的时候粮食紧急调度,最起码也是一个月或者半个月。我们按照最简单的数据,半个月以及前面的居中调度等等合在一起整30天。也就是说30天之后把这些粮食运送到受灾之地,那么这30天的时间里面发生了什么,谁敢保证?谁又能够保证?

历史启示录

相对而言,蝗灾并不是最严重的灾难,一旦发生瘟疫,一旦发生洪灾或者发生战争,对古代老百姓来说更是极其可怕的灾难。因为洪灾之后就极有可能形成瘟疫,而古代一旦发生了瘟疫,在没有足够多的优秀大夫的背景下,老百姓们好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死去。

而古代一旦发生战争,那动辄就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老百姓们更是遭殃万分,相对而言,蝗灾好像只是小打小闹,可即便是个小打小闹,也给老百姓们带来了极大的生活不便。

古代吃不吃蝗虫3

迷信思想:认为是老天爷的惩罚

我国古代,因为迷信非常相信天道轮回,因果循环,如果发生天灾人祸就求神拜佛。比如发生了水灾旱灾,就会到龙王庙祭祀龙王爷,或者请神甚至以人祭祀。

面对蝗虫的时候,还称之为“蝗神”。蝗灾导致农民颗粒无收,百姓们就会潜意识认为是不是平时哪里惹怒了蝗神,才会有这么多的蝗虫被派来惩罚人类,当发生蝗灾时,人们会在田间设案给“蝗神”磕头上香,祈求“蝗神”能给百姓留条活路。还有的地方还建立了“蝗神庙”来祈求原谅。

因为觉得蝗虫是蝗神的使者,心中充满敬畏,自然而然就不敢吃了。

还有不少人觉得蝗虫是鱼虾互相演变来的;

宋代陆佃的《埤雅》:“或曰蝗即鱼卵所化”。

李昉《太平御览》〈虾门〉记载:“蝗虫飞入海,化为鱼虾”

古代吃不吃蝗虫 第3张

古代环境因素:观念与捕捉技术落后

古代治理蝗灾的相关技术的落后,对于蝗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旱灾后就爆发蝗灾是常见的“规律”,其实历史上多次发生蝗灾,仅仅是公元前707年到1935年,有史记载的蝗灾就有796次,几乎每三年就发生一次。

面对观念封建的百姓,为了鼓励他们捕捉蝗虫,朝廷也是煞费苦心:

唐太宗时期,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蝗灾。唐太宗不但下令开仓救灾,还抓了几只蝗虫,在大臣面前吃了,说:“赈灾粮食不够,就让这些蝗虫吃我的心吧,别去吃粮食了。”

影视中的唐太宗忧心蝗灾

此话一出,深得民心,大家也踊跃对付蝗灾。可惜的是,繁殖能力极强的蝗虫,形成了庞大数量的时候,人们也会产生恐惧心理。躲起来都来不及哪还敢去捕杀蝗虫?再加上蝗虫过境速度很快,古代生产力还差,完全没有足够工具和时间去捕蝗虫。

蝗灾过后还有瘟疫随之而来:在水里淹死的蝗虫会大面积污染水源,瘟疫由此产生;而严重的蝗灾还会导致很多难民逃亡,同样加快了瘟疫的传播......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蝗灾一旦发生,数百公里范围内的庄稼被啃食一空,受灾人数难以想象。就算捕食蝗虫,也只能维持很短时间,靠吃蝗虫是无法度过饥荒之年的。

烹饪技术不到位,口感不佳曾有位大厨专门研究过蝗虫的`菜谱,罗列了十道蝗虫菜,还起了高雅的名字:天鸡虾排、沪上醉蚂蚱、香辣蚂蚱……尽管名字很好听,但是味道一般人接受不了。

由于对未知事物怀着敬畏之心,古人一般不敢尝试新东西。而且,蝗虫的翅膀味道闻了令人难以下咽,肉少质轻,实在是没人愿意花心思去烹饪成美味。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现在面对蝗灾咱们也不用慌张了。什么药剂喷杀、培育蝗虫天敌等等,但是目前我们人类也该反思,为什么现在的天灾越来越多?如果用老一辈迷信的说法“上天的惩罚”那是这种惩罚似乎很合理,因为我们没有注重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也算是一种“因果循环”。

标签:蝗虫 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