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谷

位置:首页 > 人文素养 > 美文阅读

蝗虫真的吃人吗

蝗虫不会吃人

蝗虫真的吃人吗1

蝗虫不会吃人。首先蝗虫是植食性昆虫,天生就是不吃肉的。因此它的口器也是符合植食的特点。

其次,蝗虫即便想吃肉,也没有这种能力。它的口器无法撕裂人的皮肤,我们常说的被蚂蚱咬了,实际上是被蝗虫大腿上的刺弄伤的。

不过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种叫做“草螽”的昆虫,既像尖头蚂蚱又像蝗虫,其头部呈椭圆形,头顶尖,生有两根长须、脸扁而斜有一对弯曲长牙,形似钳子,颜色鲜红,雄虫背部有“发音镜”,鸣声为尖锐连续不断的“…嗞…”较为剌耳,体色大多翠绿色也有褐色个体。经常会把它和蝗虫弄混,误以为草螽是蝗虫。

蝗虫真的吃人吗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蝗虫天敌防治;

自然界中蝗虫是很多动物或者昆虫的食物,如鸟类、蜥蜴、青蛙、螳螂、蚂蚁、步甲、食虫虻等等都是蝗虫的天敌,保护和充分利用这些蝗虫的天敌,可以有效的控制蝗灾的发生;

2、生物药剂防治;

目前生物药治防治蝗虫主要蝗虫微孢子虫、印楝素绿僵菌等,这几种生物药剂对蝗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生物防治;

通过养鸡、养鸭防治蝗虫,蝗虫孵化两个星期左右是灭蝗的最佳时期,这时蝗虫不会飞,鸡鸭吃起来正当时,所以防治虫害发生采用生物防治最好,既能减少药害维护生态平衡,又可通过养鸡养鸭获得一部分收益。

一、蝗灾时蝗虫真的吃人吗?

蝗灾时蝗虫是不吃人的。蝗虫有植食性和食肉性两种。发生蝗灾的是植食性的蝗虫导致。而食肉的是蝈蝈等,不会发生蝗灾。因此耕种帮建议发生蝗灾时,蝗虫是不会吃人的。

二、蝗灾的现代防治方法

1、环境保护:

蝗灾的'发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因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

现在有些地方的生态意识不强,有的单纯认为治理污染才是保护环境,而对于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工作,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并不重视。所以,要从根本上防治蝗灾,应该十分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2、药剂防治:

建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如5%锐劲特悬浮剂,每亩用20—3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施。也可以在蝗蝻(蝗虫若虫)出土10日内,用敌百虫粉撒于小竹、杂草上,或用敌敌畏烟剂熏杀。施药后还要加强监测,在一周内迅速检查防治效果,对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时补施药一次。

还可使用诱杀法:将稻草切成四五寸长,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湿性敌百虫0.05-0.l公斤配制的药液中,浸没8小时,于晴天早晨分散堆放于蝗虫多处。目前,最有效的灭杀蝗虫办法是用飞机喷洒农药,该法杀虫率高、灭杀范围广,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应一时之需,不能保证长治久安。

3、天敌防治:

从长远看,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蝗虫的天敌。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8种蝗虫的天敌,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山东省有关部门曾在东营搞过培育蝗虫天敌——中华雏蜂虻的实验,取得了一定效果;

新疆等地采取牧鸭、牧鸡等方式消灭蝗虫,效果也比较明显;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曾在珠三角地区做过一项试验,将大量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子就能把4000亩土地里的蝗虫吃得干干净净。此外,挂网田间的园蛛及狼蛛、猫蛛等游走蛛,也能在田里迅速找到小蝗虫并将其吞食。

同时广大农民应尽量保护农田蜘蛛以防止蝗害发生。具体做法是,收割后不要把稻草随便烧掉,而将其放在田里,为蜘蛛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另一种做法是:在收割前后将发现的蜘蛛卵囊集中到安全地方并加以保护。

蝗虫真的吃人吗2

中国历史上是怎么抵御蝗灾的呢?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自然是备受重视的。

中国悠久的农业发展史和文字记载,为我们了解古人的农业技术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诗经·小雅》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这是两三千年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描绘的农业生产中关于虫害的记载。“螟螣”、“蟊贼”就是田间各种害虫。最后一句说:田祖保佑啊,把这些害虫都投进火里烧死吧。说明自春秋时期,就有田间治虫的观念和措施。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始皇四年“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

这是关于中国古代蝗灾的较早的'记载。

但是当时应对蝗灾的办法是比较消极的,正如《史记》记载,汉文帝年间,“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贫民。”

将蝗灾与其他天灾一样,看作是君王德行不施的结果。因此一有蝗灾奏报,皇上就会做出一些样子,施行德政,赈济灾民。而广大地方官和民众更是不知所措,只能焚香祈祷:蝗虫啊,快点走吧。

积极治理蝗灾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历史人物就是唐代明相姚崇。

《旧唐书 姚崇传》有记载,大唐开元四年,黄河中下游一带蝗虫大起,姚崇上奏称:

“《毛诗》云:‘秉彼蟊贼,以付炎火。’又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蝗蜮,以及蟊贼。’此并除蝗之义也。虫既解畏人,易为驱逐。又苗稼皆有地主,救护必不辞劳。蝗既解飞,夜必赴火,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瘗,除之可尽,承山东百姓皆烧香礼拜,设祭祈恩,眼看食苗,手不敢近。自古有讨除不得者,只是人不用命,但使齐心戮力,必是可除。”

蝗虫真的吃人吗 第2张
  

1、火焚法

姚崇指导人们破除迷信,不必再去“烧香礼拜,设祭祈恩”,而是积极驱赶,以避蝗祸。更是科学认识到昆虫的趋光性,“夜必赴火,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瘗,除之可尽”,一边烧,一遍埋,真是个不错的主意。

2、生物治蝗法

《旧唐书》中还记载了蝗虫的天敌——各种以昆虫为食的鸟类,助民灭蝗的事件。

开元二十五年。贝州蝗食苗,有白鸟数万,群飞食蝗,一夕而尽。

开元二十六年,榆林关有虸蚄食苗,群雀来食,数日而尽。

天宝三载,贵州紫虫食苗,时有赤鸟群飞,自东北来食之。

这些“白鸟”、 “群雀” 、“赤鸟”,均是生物治蝗的很好例证。

3、以蝗为食法

飞蝗横扫下,农作物荡然无存,甚至有记载,连牛毛都被飞蝗啃食的情况,人民颗粒无收,食不果腹。对蝗虫自然是恨之入骨,恨不能食其肉而寝其皮。然后真的就有人这样做了,最后发现,恩,味道还不错啊。

《旧唐书 五行志》记载:“兴元元年秋,关辅大蝗,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蒸曝,扬去足翅而食之。”

蝗虫富含高品质蛋白质,确实是不错的食材。古人的探索精神,也为现代吃货之食谱增添了一道美味。

标签:蝗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