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谷

位置:首页 > 人文素养 > 情感生活

青春期恋爱的认识

青春期恋爱的认识,青春是我么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段青葱岁月。而青春期早恋,却是很多家长表示不赞同,当早恋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就担心生怕,巴不得马上将二人拆散,接下来便详细介绍青春期恋爱的认识。

青春期恋爱的认识1

在青春期,我们总是不可避免的会对异性产生美好的想象。甚至,我们会喜欢上一些相对优秀的异性。当然,我们不必因此感到羞愧,因为这种情况是极其正常的,这些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事情。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青春期的我们,身心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我们的许多想法都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爱情,才能够在这些经历中有所收获。

一、学生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进入青春期,我们会不可避免地对异性产生好感。不过,这时候我们也不必因此感到羞愧,因为这是我们这个年龄段必须经历的。

青春期恋爱的认识
  

当然,我们也应该明白,我们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即使我们对异性产生了一定的好感,我们也需要尽量地克制自己的这种情感。因为,青春的情感是单纯且美好的,我们不能够打破这份美好。

我们应该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而不应该过早的享受这份情感。所以说,作为学生们,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学习,成为更好的自我。当然,如果很久以后,我们还拥有如此纯粹且浓烈的感觉。这时候,我们再选择对方也不算太晚。

二、青春期的恋爱很有可能没有结果

对于很多人来说,我们青春期里一定有一个闪着光的人。但是,当我们长大之后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喜欢的那个人也并没有那么优秀。而且青春期的感情,往往都是无疾而终的。

因为我们的父母会提醒我们不要早恋,我们的老师也会劝诫我们给彼此一点学习的时间。所以说,我们还是要完成好作为学生的本职工作。等到彼此有能力去承担起一份感情的时候,我们再做出选择。

青春期恋爱的认识2

一、早恋的定义和表现

早恋,也有叫做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在中国,“早恋”一词带有长辈一方的否定性感情色彩,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

经过二十年在中国的调查表明,在中学阶段没有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少。而大多数都是暗恋、单恋(单相思)。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发展成为早恋。早恋行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也是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

进入青春期后,出现异性爱慕倾向的青少年,会主动接近自己喜欢的异性,双方交往频繁,相互倾心,就可能导致恋爱的发生。

(l)由性冲动和外在吸引而产生,缺乏思想情感方面的考虑;

青春期恋爱的认识 第2张
  

(2)彼此往往是由双方身上的某一方面的优点产生倾慕之情,缺乏对对方的全面评价;

(3)缺乏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的约束,易发生性行为。

二、早恋的危害

(1)早恋危害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首先,从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方面来看,由于早恋,往往使同学们陷入情网之中不能自拔,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谈恋爱上,因而忽视了体育锻炼。中学阶段正是同学们长身体的时候,随着身体各器官的发育,要求有相应的体育锻炼,否则,很容易发生心音微弱、供血不足、头晕等疾病。

早恋的.同学由于缺乏体育活动,所以发生这种疾病的人数远远高于其他同学。另一方面,由于早恋的同学情绪不够稳定,好冲动,易动感情,自控力较差,常常会产生焦虑、烦躁、疑惑、嫉妒等不良情绪。

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很容易产生食欲不振、浑身无力、头晕恶心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出现消化道疾病、低血糖症状等疾患。

再从中学生的心理角度看,早恋的同学都有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其间既有欣喜,也有百思不解、难以倾诉的苦闷。这些同学的恋爱承受着家长、教师的压力,同学们的“白眼”,恋人的挑剔和故意的非难,

这一切使得心理承受力本来就差的同学无法保持正常稳定的情绪。同时,早恋的中学生课后很难与恋人见面,但又抑制不住对对方的思念,这时,有的往 往会耽于幻想,在幻想中寻求慰藉,得到满足。

此外,有极个别的学生在早恋中,由于抑制不住冲动而与异性朋友发生性关系,这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

(2)早恋对中学生的学习干扰极大

早恋对中学生的学习影响极大。成千上万的实例告诉我们,沉湎于早恋的同学多数都是沿着“感情直线上升,成绩直线下降”的轨迹运动的。然而,有些向往或陷入早恋的中学生却认为只要热恋的两个人志同道合,就不会影响学习。他们甚至概括出一个所谓“男+女=两个人的合力”的公式来。大量事实表明,这种看法是幼稚、糊涂、错误的。

(3)早恋容易使中学生产生越轨行为

中学生激情占优势,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热恋中的少男少女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感 情而过早地发生两性关系。更严重的是有的男生让对方怀孕后,

陷入到一种极端恐惧和痛苦的境地之中,既不敢让家长、老师知道,也不愿让同学知道,而去求助于一些江湖骗子、社 会渣滓堕胎,使许多女生因此而再次失身,演出一幕幕堕落、出走、自杀的悲剧,年轻的中学生朋友们,应当警惕啊!越雷池一步必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成为早恋的牺性品!

(4)早恋有可能导致犯罪

据有关部门调查的结果,中学生过早涉及爱情,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流氓、殴斗、盗窃等社会现象的发生,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学生的早恋有关。中学生气盛,不肯轻易吃亏,特别是在女朋友面前,更不愿意丢脸,

他们往往会因为对方对女朋友说了一句不礼貌的话,做出了一个不雅的举动而丧失理智,大打出手,甚至聚众斗殴,以显示自己的本事,以至违法犯罪。另一方面,中学生恋爱还需要有物质上的消费,但他们的经济依赖于父母或他人,

自己还不能自立,在从初恋到结婚的一段“马拉松”式的恋爱期间,需要相当的一笔金钱花费。而父母所能提供的一点零花钱又往往满足不了需要。这样中学生就容易误入歧途,诱发偷和抢的念头,最后锒铛入狱。

青春期恋爱的认识3

“早恋”亦即提早的恋爱,但也可以理解为早期恋爱。因此角度不同,就会有新的观点产生。在这里我们大可以把早恋理解为“青春期恋爱”。

在新世纪的开始阶段,面对已经像家常便饭一样普通的早恋事件,各方面对待学生早恋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

请理解学生对于爱情的渴望,同时做好对学生的情感疏导,才是目前全社会适合采用的方法。(注:早恋的界定范围应该是从13岁-18岁,也就是从初中1年级至高中毕业)

以下从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四个角度加以分析:

一、社会角度

新世纪已经到来,新的观念、新的角度层出不穷,全社会对于在校学生谈情说爱的态度已经宽松了许多,尤其在众多媒体中关于早恋的曝光频度也逐渐减少,似乎大众已经认可了这件本应该被接纳的事件。

如今在各类学校中,有关青春期教育的课程已经走入前台,而其中的青春期情感教育更应该被全社会所重视,因为根据心理学基本原理:人类是由其认知触发行为。

学生恋爱所带来的弊病之一正是社会不能正确对待这一现象,很多人对青少年成长缺乏常识性了解,不了解就无法理解,更不能接纳,没有接纳,积极的影响和疏导也就无从谈起。

实际上恋爱是一个人情感成长的过程,我们正是在一段段情感起伏之后,才逐渐成熟起来。人生也因为这些或美妙或伤感的经历而变得富有波澜,而不是平淡乏味。要知道成年人的思维和青春期的孩子的思维是不同的,不要认为孩子是在说教中长大的,他(她)们是在生活体验中成长的。

青春期恋爱的认识 第3张
  

过来人的经验,他(她)们也只有经历过才能够体会到。但是,中学生的恋情,毕竟是心理不成熟的情感表现,这种恋情总是处于连自己都难以把握的变化中,他(她)们只是对异性感兴趣。中学生学习压力大,这个时期来自各方面的要求都是需要以学业为主兼顾生活,如果情感问题处理不好,对情绪、行为冲击过大,势必影响今后的前途和幸福。

从中学生的体验特点来看,可以分为“可鼓励的体验(包括学习文化知识、生活能力、职业技能、社交能力),应严禁的体验(带有自残、自虐以及危及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适度限制的体验(包括异性交往、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自我保护能力)”。

积极培养他(她)们善良、正直、宽厚、乐观等良好性格,使其成为社会、家庭和学校所接纳的人,尤其异性交往能力的锻炼,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就是全社会在新时期发展中,对待校园恋情所应该保持的态度,即“宽容、理解、不褒不贬、不吵作”。

二、学校角度

青春期的孩子发生或不发生爱慕异性的事情都属于正常的现象。根据中等学校校籍管理规定:在大学之前的任何一级的学校中,都不允许在校学生谈恋爱。如果一旦被发现,一般都是以批评、教育、找家长为主的处理方式,当然如果已经超越“红线”并造成不良影响的,则基本上是开除学籍、劝退或者当事人转学。

按照规定来说,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过分,而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在恋爱,却是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的态度、立场和评价,会很大程度上左右学生的情绪,假使在教师这个环节上出现偏差,轻则会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后果难料……

教师的冷静处理可以把初涉爱河的故事拉回到友谊的范畴,当然也可能正是教师的武断指责把本是友谊的双方逼成风雨同舟的一对。

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应该作到“三公开原则”,即公开、公平、公正、开明、开放、开通。把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自己,只要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护,他(她)们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时,会没有任何负担地来找教师求助,那样的效果是最好的了。

中学时代,男女生之间朦胧的情感等长大后想起来可能是最真纯、最美好的回忆了,如果因为师长处理不妥,也可能会成为记忆中的创伤。因此,教师在遇到学生疑似早恋的情况时,且不可枉加评判。

首先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男生喜欢体育运动,女生喜欢才艺,都容易受到异性的青睐。恋爱中的学生,主要表现为目光总躲避与周围人对视,这是害怕别人看穿心事的反应,有的会表现为成绩直线下滑。中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差,恋爱中的喜怒哀乐,会直接影响他(她)们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经常走神儿,学习效果当然会受到影响了。

恋爱开始之后,学生的交往范围会明显缩小,因为注意力和热情主要都集中在对方身上,眼睛已经看不见别人了,而别的同学发现他(她)们好上了,也自觉的不再闯进他(她)们的二人世界了。还有的同学上课、吃饭、上自习都出双入对的(这也是热恋期的明显表现)。

通过这些观察之后,确定事实成立了,教师也不应反应过于强烈,发现问题马上就找学生到办公室,或者立即找家长。其次,可以在班会时,请同学们适当讨论此类话题,并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促膝谈心,

通过交流分析学生的恋情是属于哪种类型的,然后再按不同类型的学生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请记得:您是在帮学生,而不是在管学生。

三、家长角度

部分家长不能理解中学生恋情,是受了“恋爱就是为了结婚”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般都认为没有结果的恋情就不该发生,对待成年的儿女有的家长也是这种观点。禁止不一定就能够奏效,默许同样是一种失职,教孩子自主把握成长,才是良策。所以,父母采取中立的态度是比较合适的。

父母的耐心倾听和信任尊重,可能会提醒孩子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而父母急躁的审问和粗暴的干涉,可能把本是单纯的同学关系催化成相依为命的恋人关系。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不依赖父母和长辈。

孩子一旦出现恋爱倾向,首要的是采取接纳的态度,认真听取孩子的感受,只有孩子信任父母了,才有可能采纳家长的意见,接受父母的影响。平时应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畅通的沟通渠道。经常制造父与子、母与女密切交流的机会,多倾听、多了解孩子的心声。注意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和跟踪孩子等不适当的行为。

可以多借孩子高兴的时候,和孩子说说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告诉孩子,其实喜欢你的人肯定不止一个异性同学,如果这时候把注意力只投入到一个异性身上,可能会影响和其他同学的良好关系,更会改变老师对自己的看法,那样是得不偿失的。

鼓励孩子多接触其他异性同学。经常和孩子讨论班级里其他的同学的表现和特点,让孩子评价一下自己欣赏和喜爱的学生。

女孩儿有时候并不喜欢学习好的男生,因为这类男生往往把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了,缺乏情趣,而学习成绩一般的男生,可能把精力分散到发展个人爱好和特长上了,他们往往表现的热心公共利益,为人仗义豪气,这样的男生会让女生觉得有男子汉的气质,更容易引起女孩儿的好感。

女孩儿能喜欢一个男生,是由于男孩儿早以被纳入女孩儿的视野范围内。两个懵懂的少年,虽然能谈情,却说不出爱为何物,为防止被爱情所伤,一定让孩子在多跟异性交往中,淡化对某个异性的特殊感情,使女孩儿能够有能力面对整个社会,而不仅是面对一个人。父母作为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参与者,在早恋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四、学生角度

学生按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可分为:

1、主动型:此类型的学生的显著特点就是智商高,情商也高,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使自己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尤其在恋爱中同样能够自控,对学业影响不大。

2、能动型:此类型的学生有相对的自控能力,对自己有自信,但容易眼高手低,学习成绩一般,情绪稳定性较差,而自我表现欲较强,具备向主动型发展的潜力,需要教师和父母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3、受动型:此类型的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情商较低,在遇到困惑时不善于思考,依赖心理较强,经常自作主张,而又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人生发展的进去心不强。

初三、高三或者平时期末考试前夕,越是紧张的时候,恋情越容易点燃。因为情绪太紧张了,人的感情变得异常脆弱,需要宣泄。这种情况下,谁能理解自己就容易跟谁亲近,恋爱可以给人情感以暂时的安慰,也可以让人逃避紧张带来的压力,还可以给害怕竞争的人以借口。

孩子在初三或高三这种关键时刻,恋爱并不奇怪,但两个阶段的性质是不同的。初三的学生还并不清楚两性情感中友谊与爱情的界限,孩子常常会抱怨自己正在经历的故事和父母的历史经验靠不上,父母怎么能理解如今孩子的新爱情模式。

如果同学之间对谈恋爱沉默冷淡,可能引起恋爱者跳出自我陶醉,学习自醒自律;相反,如果是羡慕和崇尚,可能会促进“准”爱情的发生。

中学生遇到的情感困惑实际已经相当复杂了,例如,几个人喜欢一个人或者一个人喜欢几个人,有的是暗恋别人却不知怎样表达而苦恼,还有的陷入情感误区,被别人当作感情的踏板却执迷不悟。

其实,喜欢围绕一个小圈子的同学,不如尝试交换一下自己的伙伴,多体验来自不同人的性格特点,从而丰富自己对于朋友或者异性的认知。因此,学生应该明确自己是在找一个好朋友,而不是在征婚。

20岁之前的爱情特点是:主要是被异性的外貌吸引居多,其次是性格的吸引,真正有内涵的恋情不多见。这也是青春期孩子不成熟的一种表现。

标签:青春期 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