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谷

位置:首页 > 人文素养 > 育儿经验

自我激励的黄金步骤

自我激励的黄金步骤,如果遇到了好的老板或者好的生活伴侣,他们会时不时给我们激励,帮我们从懈怠和无聊里走出来,但好老板和好伴侣都很稀缺,所以,我们更需要靠自己来自我激励,现在分享自我激励的黄金步骤。

自我激励的黄金步骤1

一、自我激励的“黄金”步骤

(一、你要在心里确定你希望拥有的财富数字――笼统地说:“我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是没有用的;你必须确定你要求的财富的具体数额。

(二、确确实实地决定,你瘵会付出什么努力与多少代价去换取所需要的钱――世界上是没有不劳而获这回事的。

(三、规定一个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这日期之前把你要求的钱赚到手――没有时间表,你的船永远不会“泊岸”。

(四、拟定一个实现你理想的可行性计划,并马上进行……你要习惯“行动”,不能够再停留于“空想”。

(五、将以上四点清楚地定下――不可以单*记忆,一定要白纸黑字。

(六、不妨每天两次大声朗诵你写下的计划的内容。一次在晚上就寝之前,另一次在早上起床之后――当你朗诵的时候,你必看到、感觉到和深信你已经拥有这些钱

表面上看这一组合是非常简单的,所以希尔一再叮咛:“对一些没有接受过严格心灵锻炼的人来说,以上六个步骤是‘行不通’的……请你先记住,将这些步骤传下来的人不是没有完善意识和成功勇气和平庸之辈,而是世界上经济和政治领域中颇为成功的一些杰出人物。”

要是你知道这六个步骤是经过已故的托马斯?爱迪生所详细审查过并认可了的,可能你会有更大的信心。爱迪生终生、实践这六大步骤――他知道这些步骤不仅是致富的重要途径,更是任何人要达到任何目标的必经之路。

自我激励的黄金步骤
  

二、规划人生蓝图

许多人埋头苦干,却不知所为何来,到头来发现成功的阶梯搭错了方向,却为时已晚。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真正的目标,并拟定目标,澄明思想,凝聚继续向前的力。

三、目标决定人生

一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你知道如何训练跳蚤吗?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因为在你知道怎样去做这件事之前,你无法使自己变得更伟大。

理由很简单,它们已经调节了自己跳的高度,而且适应这种情况,不再改变。不但跳蚤如此,人也一样,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我们周围有许多人都明白自己在人生中应该做些什么,呈可就是迟迟拿不出行动来,根本原因乃是他们欠缺一些能吸引他们的未来目标。

若你就是其中之一,那么本章将教你怎么去挖掘出从未想到的潜能,进而拿出行动以实现那些从来不敢想的美梦。以下就请各位释放自己的想象力,重新回到孩提时代,大胆表达出心中的所想,只要你真的有心,这些梦很快便会成为现实。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阿拉伯神话故事《天方夜谭》呢?

阿拉丁神灯可能是大家最喜欢的`一段,而你肯定曾经希望手中能有这样一盏神灯:只要用手摩擦一下,就能从里面跑出一个精灵,帮助你实现心中的愿望。在此要告诉你一个秘密:你身上就有一个精灵,帮助你实现心中的愿望。在此要告诉你一个秘密:你身上就有一个精灵,它还不止让你实现三个愿望呢!

此刻就是你指挥身上那个精灵的机会,只要你决心去唤醒它,它便能使你的人生无往不利。只要你不拴住自己的想象力,只要你下定决心,那么你所作的梦迟早都会实现。

对此,世界顶尖潜能大师作者曾经这样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经常有人说:“我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目标。”这话只能说明他不了解目标的真正意义。事实上,追求快乐而避开痛苦便是我们人生的目标。所以说,我们是有目标的,只不过要看这个目标是否能促使我们拿出行动,去追求高素质的人生。

自我激励的黄金步骤2

  1、步骤一:设定期待

主要应用的理论有:麦克利兰成就动机理论和期望理论。

  2、步骤二:过程刺激

主要应用的理论有:社会比较理论、自我决定理论。

  3、步骤三:结果强化

主要应用的理论有:自我效能感、归因理论和强化理论。

每一步里应用的这些激励理论,用在团队激励上很有效,其实用在我们自己身上也同样效果显著。

设定期待

自我激励的第一步是要设定适合自己的期待。

为什么呢?

因为先天遗传和后天成长环境的不同,我们每个人内在的成就需要是不同的。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 McClelland、通过大量的研究,提出了“麦克利兰成就动机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合群需要是人的最主要的三种需要。

自我激励的黄金步骤 第2张
  

1、成就需要

成就需要强的人,对胜任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从成就中得到欢乐和满足。

他们事业心强,喜欢表现自己,一般不常休息,喜欢长时间的工作。

2、权力需要

权力需要强的人,有责任感,愿意承担追逐权力所带来的竞争,从权力中得到欢乐和满足。

他们期待更高的社会或组织地位,喜欢追求和影响别人。

3、合群需要

合群需要强的人,渴望获得他人赞同,高度服从群体规范,忠实可靠,从友爱、情谊、人际之间的社会交往中得到欢乐和满足。

他们喜欢保持一种融洽的社会关系,随时准备安慰和帮助危难中的伙伴,并总是设法避免因被某个组织或社会团体拒之门外而带来的痛苦。

根据麦克利兰的三需要动机,我们要做好自我激励,首先得设定好适合自己的期待方向。

假如你是合群需要强烈的人,骨子里喜欢自由平等的关系,但偏偏遵循社会传统风俗,立志一定成为某某级别的领导。

这个期待的错位,就会大大降低你的内在驱动力。

不但追逐的过程中你的动力不足,即使侥幸追逐成功了,你也很容易倦怠,时刻想着如何逃离管人这个事,如何摘下领导这个“面具”。

设定对了符合自己内在需要的期待后,方向就有了。

接下来还要考虑程度,因为如果程度不对,哪怕方向再对,你也同样没有动力。

比如,你是一个成就需要很强的销售,很享受历经挑战之后签单成功后的快乐,因此总能通过签更多单的期待来自我激励。

但如果我要求你在3天内给我签一个100亿的销售订单回来,你还会继续自我激励吗?

我相信,你肯定不会,因为这个期待已经高到你连挑战的欲望都没了。

这种反应就跟期望理论研究的结论一致了。期望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采取某种行为,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可以有把握地达到某种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对他有足够的价值。

也就是说,动机激励水平取决于人们认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期望达到预计的结果。如果期望到了完全达不到的程度,内在的动机激励也就没了。所以,基于麦克利兰成就动机理论和期望理论,我们就可以给自己设定出正确的期待方向和期待程度。

如果你是一个成就需要强的人,你就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业务型的期待,比如成为top sales或者成为资深专家。

如果你是一个权力需要强的人,你就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管理型的期待,比如成功晋升到总监的位置。

如果你是一个合群需要强的人,你就可以给自己设定人际关系型的期待,比如跟5个优秀的人建立深度链接。

有了适合自己的期待,以及能达到的程度,我们的自我激励就有了强劲的内在动机了。

过程刺激

有时虽然自己对设定的期待确实有憧憬,但就是懒洋洋地不愿意动。因为美好的期待是高级需要,做到更好,做不到也死不了人,它的驱动力远远低于吃饱饭、穿暖衣这些基本需要。所以,我们还要做好过程刺激,加大下驱动力,让自己迈出实现期待的第一步。

人是社会性动物,加大驱动力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社会比较,它的短期驱动效果可以媲美吃饱饭、穿暖衣的基本需要。正如有个段子所说:失败固然可怕,但同事的成功更让人揪心。跟身边人做一定程度的社会比较,会让你对自己的现状产生不满,从而激发出想改变的驱动力。

我20多岁的时候,对自己的身材还挺满意的,所以就不爱运动,因为觉得100斤左右的体重已经很好了。但后来结识了几个爱运动的好闺蜜后,我对自己的.身材就不满意了。因为我虽然不胖,但身体的肌肉线条、身材的挺拔度跟这几个闺蜜差远了。这些差距,瞬间激发了我的健身动力,从此我就成了健身房的常客。

不仅如此,我还进一步关注到了饮食的调理,因为要降低体脂率,饮食的改善必不可少。这就是社会比较的威力。通过社会比较激发自己迈出第一步后,就要抛弃这个手段了,因为再继续用下去的话,我们就容易迷失在外部的攀比里。这时,就要从社会比较理论,切换到自我决定理论上来。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有一种天性,想凭自己的意愿来行动,做一件事是因为想做,而不是不得不做。也就是说,我们做一件事情,如果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是受到外部压力不得不做的时候,我们就会缺乏内在动机,很难有动力用心去做或长期坚持。所以,我们通过社会比较

驱动自己迈出第一步后,就要转成自发自愿的模式,从自我设定的期待出发,分解出一个个的阶段目标,逐步推动自己前行。还以我为了锻炼出一个好身材为例。当我通过社会比较,驱动自己进了健身房后,我就给自己设定了第一个阶段目标:体脂率达到23%。有了这么一个自发自愿设定的目标,再加上健身教练的外部督促,就有了现在身材保持得还不错的我。

结果强化

有了期待指明方向,有了过程刺激让自己动起来后,我们的自我激励就只剩如何能持续坚持下去了。做一件事,要能持续坚持下去,最好就是具备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艾伯特·班杜拉提出的,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我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或某项任务的感觉。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更有自信和意愿去坚持做某件事。

比如,你通过运动来减肥,发现自己跑步了一周后竟然瘦了2斤,那你对跑步减肥这件事就会更有自信,更愿意下周继续跑下去。

因此,我们如果要坚持做某一件事,就要创造对这件事的高自我效能感。如何创造自我效能感呢?有三种主要的方式:1、通过以往的成败经验过往的成功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影响最大。

比如,你有过演讲成功的经历,那么参加辩论你也会自信十足。

但我们肯定无法做到次次都成功,有时也不可避免会有失败,这时如何保持自我效能感呢?这就需要归因理论出马了。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原因的过程。归因的不同,会影响到我们以后的行为方式和动机的强弱。

比如,你发现上学时不如自己的高中同学,竟然做出了一家上市公司,那你就会觉得自己也能行。

因为,你心里会这么想:他都能做出一家上市公司,我比他还强,怎么可能会做不出来呢?

标签: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