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谷

位置:首页 > 人文素养 > 育儿经验

如何引导孩子宽容地对待同伴

出于对幼儿同伴间交往的关注,笔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追踪观察,其中有这样一段观察记录:

如何引导孩子宽容地对待同伴

大班幼儿自由活动时间,男孩明明把同伴宁宁的“飞机”机翼弄断了,宁宁找来了老师(明明低着头站在一旁)。

老师:明明,你又弄坏别人的东西了?你再这样以后就没有人和你玩了!

笔者上前:明明怎么啦?(老师走后)

宁宁:他又弄坏我的飞机了!(这时,一群孩子围了过来)

一名小女孩:是啊,明明最坏了,他以前还把我的布娃娃丢下楼!

一名小男孩:对,他不是好孩子,他以前还打过我!

另一女孩:他是坏孩子,有一次他把我画的画扯坏了!他很坏的!

这群孩子唧唧喳喳地向笔者诉说明明以前的“恶行”,这让笔者颇为吃惊,因为他们对同伴缺乏应有的宽容。笔者也留意到,当请幼儿谈谈自己对同伴的认识时,很多幼儿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同伴的不足,如不守纪律、打人、不好好吃饭、被老师批评等等,对同伴的优点却很少提及。我们不禁自问:当幼儿满脑子都是同伴的缺点时,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在幼儿期尤显重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与同伴相处的时间则逐渐增加。相对而言,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往往更平等化,利于幼儿探索各种社会交往技能,但如果幼儿缺乏对同伴的宽容心,则会影响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无法宽容他人的幼儿往往会一直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可能会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而不被他人宽容的幼儿则可能会感到受到排挤,对一直指责自己的幼儿怀有怨恨之意。长此以往,会导致班级内同伴关系的紧张,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缺乏“宽容心”的影响因素分析

1、幼儿自身思维特点的影响

幼儿独特的思维特点导致了幼儿对同伴过于挑剔,缺乏宽容心。在幼儿期,尤其是4~5岁时,幼儿的思维具有特有的自我中心化特点,这种思维方式使幼儿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而不善于站在别人的观点和立场上想问题。在很多时候,幼儿往往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而不能宽容他人的过失。如在活动时,一旦自己的玩具被同伴弄坏,幼儿往往只关注自己受损的玩具,关注自己可能会因此而没有玩具玩儿的事实,而不会考虑同伴的行为是否出于无意,因此一味地指责同伴。正是幼儿的这种自我中心化的思维特点,使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多了一份计较,少了一份宽容。

2、家长的负面强化

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家长的负面强化往往也加剧了幼儿对同伴的“计较”。家长也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对幼儿的影响力是无须质疑的。在现代社会中,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们往往把所有的关爱都放在孩子身上,而一旦孩子步出家庭,进入幼儿园,家长们总怕自己的孩子吃亏。一旦自己的孩子和同伴发生冲突,或是自己的孩子被同伴“欺负”时,很多家长则会教育孩子进行“反击”,有些家长甚至亲自出面,当着自己孩子的面“教训”冲突的另一方。幼儿好模仿,他们的很多行为方式都是在模仿他人,尤其是在模仿权威者的过程中形成的。家长的这种不正确的处理方式无疑给孩子树立了不良的榜样,带来了负面影响,让幼儿也逐渐学会了用类似的方式处理同伴间的冲突。若是长期处在这样的熏陶中,幼儿就更加不会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不能宽容别人。

引导幼儿发现同伴的闪光点

很多幼儿往往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而无法宽容地对待同伴,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善于发现同伴的闪光点。首先,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挖掘每个幼儿的闪光点,给予机会让每个孩子都得到肯定。幼儿大都是以教师的评价结果对同伴进行评价,而作为教师,往往经常表扬那些“听话”的孩子,经常批评那些调皮的孩子。受到教师评价的影响,其他孩子就会对调皮的孩子产生不好的印象,经常告他们的状,一旦对方出现过失行为,往往不能宽容地对待。为避免这种消极的影响,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让孩子对同伴形成较为客观的认识,而非自认为比他人高明。其次,引导孩子回忆自己和同伴相处时的快乐经历,在充满快乐的回忆中发现同伴的闪光点。如请幼儿用绘画形式记录下幼儿园里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有的孩子做了如下记录:其他小朋友给自己玩他们的玩具,生病的时候小伙伴们请自己吃水果……正是在这样充满快乐的回忆中,孩子们逐渐地想起同伴的长处,当同伴出现过失行为时能宽容地对待。

标签:同伴 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