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谷

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家居生活

路遇塌方如何应对

拆除塌陷区域的路面、基层、遇检查井时,检查井周边1m范围内,挖至路床顶面以下1.2米处等等。

路遇塌方如何应对1

1、局部塌陷路面处理方法

(1)拆除塌陷区域的路面、基层,自原路床顶面向下挖80cm后,若土质坚硬停止下挖,若土质仍湿软,继续向下开挖至坚实土层,同时通知技术人员。

(2)遇检查井时,检查井周边1m范围内,挖至路床顶面以下1.2米处。

(3)回填之前必须通知技术、质检人员到现场查看并同意回填后,方可进行回填。

(4)回填均采用二八灰土进行回填,每层虚填厚度不大于25cm。夯实至设计灰土顶面标高后,检测压实度直到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5)原设计中的水稳基层采用C25混凝土代替。

(6)待混凝土养生完毕,恢复沥青混凝土面层。

路遇塌方如何应对
  

2、大面积路面整体塌陷处理方法

因污水管道与下游未接通,K0+250-K0+360段污水管道及井室内长期存水,为保证后期路面无塌陷、下沉,将此段整体开挖对雨水口、雨水检查井进行加强处理。

(1)分井段对塌陷路面进行处理,避免大面积开挖后雨水泡槽。

(2)拆除污水井两井间路缘石,路面及道路基层,拆除雨水口、雨水支管,开挖至雨、污水管管底原状土。

(3)将挖出的含水量过大的土体外弃,将含水量适中的土体掺和白灰现场拌合,随挖随拌合。

(4)挖至管底原状土后,经质检、技术人员检测合格后进行回填。

(5)回填均采用二八灰土进行回填,每层虚填厚度不大于25cm。夯实至设计灰土顶面标高后,检测压实度直到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6)路床以上结构层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7)待水稳基层养生完毕,恢复沥青混凝土面层。

(8)在修复过程中,雨水口和雨水支管需重新砌筑和安装,严格安装设计图纸进行施工,雨水支管按要求进行360度C25混凝土包封。同时雨水管与雨水口、检查井相接处要做好防水,防止雨水通过此处渗入路基。

(9)在修复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安装立缘石、平石,保证立缘石间、平石间、平石与立缘石间砂浆饱满且强度符合规范要求,不被雨水冲刷造成空洞。

3、路面整体塌陷的处理方法

(1)利用相关仪器,先对路面结构层以下土体进行检测,如土体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采用铣刨机将沥青面层处理掉一层后,根据设计标高重新摊铺沥青面层。

(2)经检测,路面结构层以下土体承载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仍继续下沉的',采用站前路大面积路面整体塌陷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4、人行道及路缘石的处理方法

(1)严格对人行道路面、人行道砖与树池挡板、人行道砖与立缘石相接处进行检查,若人行道砖、树池挡板、立缘石底部有空洞的进行标注并记录,然后空洞部位的砖拆除,修复空洞后重新安装。然后采用细砂掺10%水泥填充人行道砖与砖之间,砖与树池挡板、立缘石间的缝隙,保证其密实。

(2)道路沿线所有立缘石间存在缝隙的,均采用勾缝砂浆掺胶进行勾缝,必须保证勾缝饱满防止雨水冲刷;所有平缘石间、平缘石与立缘石间的缝隙均采用砂浆掺防水粉进行勾缝,并砂浆饱满不被雨水冲刷形成空洞。

(3)根据现场情况,对中间隔离带的立缘石由于后戗砼的缺陷,造成雨水从立缘石后渗入路基。对此段路缘石的后戗砼进行修补,凿除原有后戗砼,增加后戗砼深度至立缘石底面以下20cm,从而起到阻水的作用。

针对路面塌陷产生的原因,通过综合分析塌陷区域的分布位置和规模范围,从安全、经济、施工难易程度出发,鉴于路基空洞位置较浅,主要采取开挖后进行修复,同时加强治水措施,疏导和完善排水系统。

路遇塌方如何应对2

一、边坡塌方原因

由于连续降雨,山体长时间受雨水侵蚀,边坡应力分布发生较大变化,而造成山体边坡坍塌,为此次主要原因。

二、处理方案

1、下雨期间边坡处理

1.1、采用人工对边坡坡面上松浮土清除,然后用彩条布对现有边坡进行全面覆盖。

1.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现场临时排水工作,特别保证坡顶及坡底排水畅通。

1.3、项目有关人员及时了解当地未来天气情况,以便做好预防工作。及时做好坡面截水工作,防止雨水冲刷边坡。

1.4、安排专人对边坡的稳定情况进行巡查,每日巡查3次以上,如发现边坡异常立即向项目领导报告,并在项目领导组织指挥下,采取相应抢险措施。

2、边坡修复

2.1、垮塌处理按照分区分段分层的原则处理,将塌方松土清除后,用块石浆砌回填,滑动面部位反挖成台阶式搭接,台阶宽度不小于2.0m。

2.2、边坡塌方区域回填采用M7.5浆砌片石(施工方案参考浆砌片石挡土墙常规施工工艺)。

2.3、回填区域浆砌片石墙身沿线路方向每隔10-20m结合墙高或地基条件的变化设置伸缩缝,缝宽0.02m,缝内沿墙顶、内、外三边填塞沥青麻筋,深不小于0.2m,基底的地层变化处应设置沉降缝。

2.4、回填部分,每隔3m上、下、左、右交错设置直径为0.1m的PVC管泄水孔,墙背易积水处及反滤层最低处必须设置,泄水孔可采用PVC管村预埋,其向外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心不4%,进水口应采用透水土工布包裹,最低一排泄水孔应设于反滤层底部。

2.5、台阶水平方向设置3%的反坡,台阶处墙背垂直方向设置0.3m厚的袋装砂砾石反滤层。

2.6、回填区域基底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不得改缓或改陡,挡墙墙身不应有水平通缝。

2.7、墙体完成后再在上面修建拱形骨架护坡及拱内培土植草(施工方案参考拱形骨架护坡施工工艺)。

路遇塌方如何应对 第2张
  

三、安全防护措施

现场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工地设专职安全检查员,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及各种安全教育活动,由安全管理小组对现场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整改。

1、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缝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护或放坡,并注意支护稳固和土壁变化。

2、塌方四周应按设计要求设安全护栏,在距基坑边0.6~1.5m范围用直径48mm钢管设置防护栏杆,立杆间距2.5m,高出自然地坪1.2m,埋深0.3m。

3、坡顶上口边1m范围内不许堆土、堆料和停放机具。

4、边坡施工期间设警示牌,夜间加设线色灯标志。

5、挖掘机操作和汽车装土行驶要听从现场指挥,所有车辆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开行路线行驶。

6、夜间作业,机上及工作地点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

7、大雨袭来时,设监视员专职巡视,另安排现场工人待命,应急器材准备就绪等;按应急准备响应预案处理,防止事态恶化造成污染。

路遇塌方如何应对3

监测方案

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针对边坡进行施工监测,掌握边坡开挖过程中边坡结构的变形、受力情况,周边变化情况,判断边坡结构及周边环境安全状态,指导施工。遇异常情况时,及时预报,并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1监测点的布置与埋设

1.1、边坡顶地沉降监测:采用在坡顶上埋设沉降盘监测,每20m设一个点。周围护坡的变形监测:监测点布置在坡上,每20m设一个位移监测点用拉线方法监測局部侧移。

2各项监测方法

2.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雨后开挖期间每天测读1次,稳定后3~7天测读1次。有事故征兆时连续测读。每次均按1m间隔测读。

2.2、坡顶沉降监测:沉降采用水准仪测试,三级測量精度。开挖期间:每1~3天测读1次,稳定后每3~7天测读1次;

2.3、周围护坡的变形监测:沉降采用水准仪测试,三级测量精度。开挖期间:每3~7天测读1次;开挖完成后:14~28天测读1次。

2.4、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沉降采用水准仪测试,三级测量精度。开挖期间每3~7天测读1次;开挖完成后:14~28天测读1次。

五、应急预案

1、应急措施

1.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监控小组,在土方开挖和护坡施工阶段进行24h监控,监控内容包括:坡顶水平位移监测,坡顶沉降监测,周边土体,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1.2应急物资

施工现场备有“应急药箱”(备有常用外伤药品、止血纱带)、夹板、担架等。

1.3应急通讯联络

本预案应急通讯联络电话如下

火警:119

匪警:110

急救中心:120

1.4应急救护工作的开展

1.4.1一且施工现场发生特大重大安全事故,应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力争将伤亡、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1.4.2、施工中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火灾、电击等重大伤亡事故,应立即拨打120或119报警。

1.4.3、同时电话报告公司领导,报告应急救护领导小组,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首先,抢救伤员并组织必要人员和物质疏散,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把伤亡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4.4、做好事故发生后的现场保护工作,避免人为破坏,以便对事故进行取证、调查和处理

1.4.5、事故发生后,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送工程所在地的有关上级部门(建设局、劳动局、总工会、安全生产监督局、建设安监站等)。

路遇塌方如何应对 第3张
  

1.4.6、报告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时间、地点

(2)事故单位行业类型、经济类型、企业规模

(3)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4)事故原因及性质的初步判断;

(5)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6)需要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7)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标签:路遇 塌方 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