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谷

位置:首页 > 人文素养 > 心理健康

大学生恋爱动机分析

大学生恋爱动机分析,大学生正值青年早期阶段,是性机能成熟与性意识觉醒而引起心理上微妙变化时期,高等学校是青年人相对集中的地方,男女交往有较为宽松的环境,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朝夕相处,交往密切,异性之间容易产生感情,现在分享大学生恋爱动机分析。

大学生恋爱动机分析1

一、爱情的定义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也有人由于看到他人的不幸或自己经历过不幸,对爱情持悲观的态度,认为美好的爱情只是文艺作品中的演绎,而生活中的爱情带给人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欢愉。

因为爱情是大学校园里的热门话题,也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值青春期,从艰辛的高中步入的大学生,没有了学业的重压,没有了父母的管束,没有了老师的叮咛,就如同打开了鸟笼的小鸟,在蔚蓝纯洁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渴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

但是,由于大学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许多人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恋爱与性有关的各类问题的困扰。

研究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否则就可能成为人生不幸的诱因。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业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爱情最重要的表现是一个人对爱人无所不尽其心。子曰:爱之,能勿劳乎(爱他/她,能不为他/她操劳吗?)?爱情会给恋爱的双方带来心理的变化。首先是理想化,热恋中的两人会忽略对方的缺点,而夸大对方的优点。理想化可以促使双方相信自己是做了最正确的选择。

其次是忍受痛苦。即使被喜欢的人拒绝,这个人也会通过忍受痛苦的方式来使毫无回报的行为正当化。第三是幻想。恋爱中的人会对未来抱有某种幻想,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另外,爱情也会使一个人高度敏感,特别是对对方的行为产生情绪化反应。这不仅带来不安全感,但也伴随着满足感。通过以上特征可以判定爱情的质量。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应将重心放在学习上,以学习为主,尽量不要谈恋爱。没错,大学生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增加阅读量与知识储备量以及提高人文内涵。尽管有部分学生谈恋爱影响了学业有的甚至荒废了学业,部分学生没有协调好没有掌控好时间的分配,可并不能否认谈恋爱的作用。

大学四年的生活虽说是丰富多彩,可很多时候也是孤独寂寞的,对于这一点上过大学的朋友会明白的。这时谈恋爱可以减少孤独丰富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换位思考与关爱他人、掌握为自己负责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与素质恰恰是走上工作岗位上的需要。因此我们应以辩证的观点看待大学生恋爱。

大学生恋爱动机分析
  

二、大学生恋爱的利

1、增加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

在恋爱的过程中,少不了甜言蜜语的滋润,而在确认一段爱情之前,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自信,在拥有自信的前提下,对心仪的女孩子进行追求。并且在和异性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交际能力与语言表达。

要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可循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一是提高对其

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所谓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即为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人如果能够对情境间的细微不同之处加以区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合宜的行为,以适应不同性质、千变万化的环境。而洞察别人的心理状态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环。

一些人看到别人的行为时,不尝试去了解对方做事时的处境和感受,便马上从别人的行为去判断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重判断而轻了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发展的一大障碍。可是但是本人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发现这两点关键都可以充分的锻炼,因为女孩子是世界上最难以琢磨的动物。

谈恋爱之时呢?谈恋爱就必须得讨好女孩子,所以说,谈恋爱可以开阔思维。

2、可以从中学会关心别人

俗话说,女孩子天生就是要被呵护的,那么,如果当某个女孩子是你的女朋友时,你还不更加的对她进行呵护吗?这一点我们无需过多进行议论。

3、恋爱的练爱作用

感情是双方面的,连上帝都不可能单手拍掌,谈恋爱,首先就是一个过程,无论结果如何,都起码经历过了,因为,谈恋爱绝对能对人进行锻炼。

4、满足生理需求

从生理角度来说,谈恋爱确实可以缓解大学生某方面的需求,这是很明显存在的一点,所以不多进行论述。

5、对新生活环境的适应

从高中升入大学的新生,绝大多数年龄在十七八岁左右,很少有单独外出旅行的经验,而却随着近年来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的增大,对生活环境改变的不适等等因素,促进了大学生恋爱这种现象的发展,“找到另一半”也的确对在生活、学习上有着互相帮助并助于减缓过渡期的不适。

6、有助于促进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心理、生理的逐渐成熟,大学生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如何正确地驾驭爱情并且将其转化成人生发展进步的动力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正视的问题。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大学生高尚的审美情绪,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起大学生中自尊、自爱、自强的学习榜样,引导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保持高尚的.情趣与文明举止,并明确人生的志向与奋斗目标,用理性地思维方式驾驭自我,在以学业为重的同时,学习以人相处的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恋爱观.

三、大学生谈恋爱的弊端

1、容易迷失自我

过分的沉溺于恋爱,荒废学业,会失去自我,失去人生目标。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有一个很简单的案例:一名大学生正在上课,突然间手机响了,然后就不顾正在上课匆忙的和老师请假要求离校。后来才知道,他女朋友要他陪了,他必须得去陪他女朋友。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这名男生已经沉溺于恋爱之中而荒废了学业了。

2、经济危机

和女朋友一起,总不能天天只散步吧?因此,谈恋爱在物质方面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且又是必须的。正所谓谈感情伤钱,要知道你还是学生,你还没有收入,你的学费都是父母亲提供的。你在大学里读书承载着父母的对你的巨大期望,你应该将这种期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如果你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谈恋爱上就是一种不负责任,不仅仅是对父母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3、与周围朋友有一定的疏远

这里我们有一句很形象也挺幽默的谚语:有了媳妇忘了娘。连娘都忘了,那还有什么不

能忘呢?虽然这只是少部分人的思想,但是这一现象绝对存在。

4、容易受伤

大学生没有足够的经验,可能有错觉,很容易受伤,不好受,影响心情。俗话说:恋爱能享尽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样样皆有。有甜,就必有苦,所以,只要有恋爱就必然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恋爱会流泪吗?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是你在感动的时候或者伤心的时候,都会流泪,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铁石心肠的人,而恋爱,是最能感人或者伤人的一件事。

5、浪费感情

浪费自己的感情和别人的感情,或者最后还是分手。有些同学在与异性交往中,不能准确区份友谊与爱情两种性质不同的感情体验,给双方平添许多麻烦。或者有些恋人由于家庭,出身,种族,信仰等不同而不能够由恋人变为夫妻,最后难免分手收场。

四、如何正确对待大学生

关于大学生恋爱,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若处于大学生恋爱中,我们就应尽力扩大正面影响,抑制负面影响。

1、要有正确的爱情观

(1)、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

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一般情况下,异性感情的发展是沿着熟人-朋友-好朋友-知己-恋人这一线索发展的,当一个男性成为一个女生心中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角色时,爱情就可能降临。在分享快乐和痛苦、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爱情就会产生和发展。

(2)、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

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因为学业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当女大学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唯一时,爱情就是一株温室中的花朵,娇弱美丽却经不起任何的打击。当爱情成为女性唯一的存在价值时,她本人就会失去人格的独立和魅力,也很容易失去被爱的理由。

(3)、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理解对方是为个人和对方营造一种轻松和快乐的氛围,没有人追逐爱情只是为了被约束;相互信任是自信的表现,自己都不想信自己值得别人去爱的人,别人会全心全意爱他吗?责任和奉献则意味着个人道德的修养,它是获得崇高的爱情的基础。

2、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1)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

交谈中要诚恳坦率自然,不要为了显示自己而装腔作势,矫揉造作;不能出言不逊,污言秽语,举止粗鲁;相互了解,不要无休止地盘问对方,使对方自尊心受损。否则只会使之厌恶,伤害感情。

(2)恋爱行为要大方。

一般来说,男女双方初次恋爱,在开始时常感到羞涩与紧张,随着交往的增加会逐渐自然与大方。这个时期要注意行为举止的检点。有的人感情冲动,过早地做出亲昵动作,使对方反感,影响感情的正常发展。

(3)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

高雅的亲昵动作发挥爱情的愉悦感和心理效应,而粗俗的亲昵动作往往引起情感分离的消极心理效果,有损于爱情的纯洁与尊严,有损于大学生的形象,同时对旁人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刺激。

(4)恋爱过程中要平等相待,相敬如宾。

不要拿自身的优点去比较对方的不足,以此炫耀抬高自己,戏弄贬低对方。也不宜想方设法考验对方或摆架子,这些都可能挫伤对方的自尊心,影响双方的感情。

(5)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恋爱中引起的性冲动,一方面要注意克制和调节,另一方面要注意转移和升华,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与恋人多谈谈学习和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3、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1)迎接爱的能力。

包括施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在理智分析之后,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是一种爱的能力。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一个人面对别人的施爱,能及时准确地对爱作出判断,并作出接受、谢绝或再观察的选择,这也是一种爱的能力。

缺乏这种能力的人,或是匆忙行事,或是无从把握。大学生要具有迎接爱的能力,就应懂得爱是什么,有健康的恋爱价值观,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就应对自己对他人对万事保持敏感和热情,就应主动关心他人,热爱他人。当别人向你表达爱时,能及时准确地对爱的信息作出判断,坦然地作出选择。能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所引起的心理扰乱。

(2)拒绝爱的能力。

自己不愿或不值得接受的爱应有勇气加以拒绝。拒绝爱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并不希望得到的爱情到来时,要果断,勇敢地说“不”,因为爱情来不得半点勉强和将就。

如果优柔寡断或屈服于对方的穷追不舍,发展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二是要掌握恰当的拒绝方式,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珍重每一份真挚的感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自珍,同时是对一个人道德情操的检验。不顾情面,处理方法简单轻率,甚至恶语相加,结果使对方的感情和自尊心受到伤害,这些做法是很不妥当的。

(3)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

发展爱的能力,并不是非要具体到对某一异性的爱,可以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爱。我们的亲人、同学、朋友、祖国和人民,都值得我们去热爱。发展爱的能力,就是要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要培养善于处理矛盾的能力,有效地化解消除恋爱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4、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是在所难免的。前面所提到的单相思、爱情错觉、失恋等等恋爱心理挫折对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是一种考验。如果承受能力较强,就能较好地应付挫折,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当爱情受挫后,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增强理智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新的追求中确认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思想水平。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宣泄和转移,来减轻痛苦。人对失恋的应对方式反映了一个人心理成熟水平和恋爱观。一个人能够理智地从失恋中解脱出来,往往会使自己变得成熟起来。

大学生恋爱动机分析2

一、当前大学生的恋爱特点

九十年代以后,大学生恋爱现象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纵向比较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

1、恋爱行为公开化。当前高校虽也反对谈恋爱,但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大学生谈恋爱已不再顾忌他人的评价,逐渐从“地下”转为公开。

2、恋爱的目的多样化,调查显示,单纯因感情问题而恋爱的只占49.4%,其它非感情因素如“孤独”、“空虚”、“寻求刺激”、“体现自我”等恋爱动机驱动,使当前大学生情感体验复杂化,恋爱心理多样化。

3、恋爱年纪低龄化。受社会上的早恋现象及校园内高年级同学恋爱行为的影响,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就谈恋爱的比例逐渐上升,在谈恋爱的学生中,一年级学生占20%左右。

4、婚恋观念开放化。表现在40%左右的同学对婚前性 行为持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认为“只要真心相爱,无须指责”,传统的贞操观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逐渐淡化。

5、恋爱关系脆弱化。在校大学生谈恋爱一般不考虑经济、地位、职业、家庭等社会性问题,浪漫色彩浓厚,自主性强,约束性差;情感性强,理智性弱。往往不能理性地对待恋爱中的挫折,表现为恋爱率高,巩固率低,能发展为缔结婚姻关系的寥寥无几。

大学生恋爱动机分析 第2张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几种表现形态

男女进入青年早期后,由于生理、心理能量的作用,都会表现出对异性的求知、接近等性爱心理活动。分析大学生的情爱心理进程,我们认为以下几种心理状态代表着当前大学生恋爱心理活动的主流:

1、恋爱好奇心理。

处在青年早期中、后期的大学生对自身的性爱生理、心理方面的现象与问题既敏感又似懂非懂,他们关注书刊、杂志、小说、影像以及与他人闲谈中获取的一些恋爱知识,希望从他人身上了解到更多的恋爱信息。表现为强烈的探索欲望和追求情感体验。这种好奇心理即是生理成熟的需要,也是心理发展的要求,是正常的。

从青年早期开始,性爱好奇心理一直伴随着大学生的成长而成熟,从性认知的好奇开始到爱的追求,构成了大学生恋爱的动力功能。然而长期以来,性爱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传统,增强了恋爱问题的神秘感。好奇源于神秘,而且与从众心理联系在一起。

大学生群落中弥漫性的性爱信息刺激一些未涉及恋爱领域的同学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理不断累积,最终触发了恋爱体验动机。这种累积反射在心理上就是人云亦云,人做亦试。“积极”探究、盲目接受、盲目模仿是当前大学生恋爱好奇心理的一个显著特征。

据调查,大学生在性知识的获取方式上,由他人主动传授的只占9.5%,而半数以上(51.6%)则是在无意中接收非系统化的传输。(王平等:《525名医科大学生性 行为调查分析》,《性学》,1997年9月)由于缺乏正确引导,以满足好奇心为目的的盲目“探索”,往往容易造成大学生出现性爱失误或性罪错。

2、性爱焦虑心理。

大学生恋爱焦虑心理源于对待性爱问题深刻的矛盾心情和冲突心理。据了解,66.6%的男大学生和77.7%女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性爱焦虑。

(王登峰,张伯源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北京大学出版社)他们不知该如何处理性爱生理成熟与心理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不知该如何对待情爱发展与尚未经济独立、求学成才之间的矛盾,表现为苦恼、烦躁不安、厌恶感和紧张感。大学生恋爱焦虑心理的主要引发因素是

(1)性意识的困扰,即对性意念处理不当而引起的烦恼。许多同学因性知识缺乏,性教育不当,而将性意识表现与觉醒,如性幻想、手淫等看作罪恶,产生严重的“自我道德谴责”,越想让自己不去想这些问题,结果适得其反,陷入痛苦的不安之中。有的同学因以第二性征为重点的体象状态不如己意,希望改变,又不遂人意,很难将它改变时,就出现了深刻的焦虑与烦恼。

(2)陷入婚恋认识误区。有的同学曾经有过性伤害或性过失,而在心灵上留下较深的烙印,而当再次面临情爱问题时,由于调适能力差,他们既渴望通过某种形式的爱去战胜自己的孤独感,又担心自身“不洁”而失败,处于困惑的极度压抑之中,在婚恋观上形成种种焦虑的自我否定评价。

(3)面临情感问题的困难选择。在恋爱动机和需要、理想与现实“两极”选择的情景下,他们不知如何才能做出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而思虑万千、顾虑重重。如有的同学因没有异性朋友,无人赏识而产生心理压力,但又担心恋爱影响学业,学校家庭不能认可而焦虑不安。

需要指出的是处在青年早期的大学生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性爱焦虑心理,但并非所有的焦虑都是病理性的。有的焦虑随着时间推移与认知提高而自动消失或转移。

有的焦虑在一定的家庭、社会、教育管理者等引导下也能得到自控与转移,对大学生身心没有造成太大的危害,但比较严重和持久的焦虑,对大学生学习、生活造成影响往往是深刻的,应细微观察、高度重视,并积极寻求心理治疗。

3、恋爱对抗心理。

表现为“明知故犯”的逆反行为。他们以“叛逆性 行为”、对立态度来作为表达与众不同的恋爱个性特征。一般都认为,恋爱对抗心理与以前生活中的不良经历有关,也与现实中限制与管教过死、过严有关。

它往往与个人的惭愧和失望同时迸发。有的同学在幼年时期因父母离异或遭受性伤害等挫折而留下了破坏性的反应,成年后,对婚姻、性爱抱有强烈的抵触、怀疑情绪,往往以畸形的性爱审美对待恋爱问题,以对立的态度处理恋爱问题,坚持一种悲剧意义,包括玩弄感情等。

这种心理定势,常常以丧失自我作为代价。他们通过回避和歪曲现实使自己得到解脱又以防御性的反应将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进行歪曲,以保持自我的完整。对抗心理往往起始于人际关系障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形成过程。因恋爱问题出走、自杀等非常方式,是恋爱对抗心理的集中表现。进行心理疏导和转移是解决恋爱对抗心理的有效途径。

4、性爱中的自卑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1962)的ABC理论认为:一些负性的情绪体验如自卑等都是个体对事物的某些不合理的观念造成的。大学生性爱自卑心理是大学生自我性爱意识发展障碍和自我情爱能力评价不当的结果。一种是恋爱挫折归因不当。如因失恋、单相思,或男女交往受阻等而怀疑自己的性爱能力;

另一种是自我评价不当,许多同学因自己的体象特征、经济状况、家庭地位不如人意,造成了情爱品质评价过低,形成了消极的恋爱心理定势。性爱自卑心理对大学生的心理有重要的影响:

(1)产生孤独和压抑的情感体验。一方面,他们往往对自己很敏感,既希望谈论恋爱问题,又常常把别人与自己无关的言行看成是对自己的轻视,而产生心理负性情绪。另一方面,他们又常常把自己禁锢起来,孤芳自赏,通过回避与异性交往的方法(特别是女生)来掩饰自己的不足,形成闭锁性的'性格。长期如此,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了人格发展与身心健康。

(2)发展为爱情虚荣心理。他们以滥交异性朋友炫耀自己为目的,把爱情理想与现实对象割裂开来,通过泛谈恋爱在同性或异性面前达到肯定自我的目的,以此来掩饰性爱方面的自卑心理。不少同学因“怕被人瞧不起而谈恋爱”,在婚恋观上“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表现出强烈的爱情虚荣心理。

(3)通过补偿得到升华。性爱自卑心理产生的积极的一面是有的同学通过有条理的努力,从其他方面取得成就,得到心理补偿,从而导致对爱情优越感的追求。如有的同学因自己的相貌问题而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但在学业成绩、文体方面颇有成就,从而赢得异性的认同与赞美,以此来对抗自卑感,使自卑心理得到某种程度补偿和升华。

性爱自卑心理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负性心理状态,有的同学调适不当,则进一步演化为妒嫉、报复、侵害等心理行为。因恋爱自卑心理而产生对生活的绝望态度虽在少数,但消极影响力不可小视。因此,如何疏导、调适是做好这方面工作的关键。

大学生情爱心理过程,与其成才过程的可塑性一样,呈柔性与多变状态。某一个时期,可能一种心理占主导,而随着身心条件的变化,另一种心理形态又会上升为主要矛盾。好奇心理、焦虑心理、对抗心理、自卑心理以及明智心态可能交织在一起,交替出现。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好奇心理是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基础,一般伴随着大学生恋爱认知与行为的全过程。

而源于对自身社会存在价值的不确认性,以及非婚关系的情爱体验,恋爱的自卑心理则程度不同地存在于大学生心中,即使再优越者也有不如己意之处。而对抗与焦虑也经常同时出现于一个人身上。因此,如果孤立地看待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形态,势必难以掌握、了解大学生恋爱心理进程,更何况,大学生恋爱心理有着其特殊的生理、心理、社会影响维度。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影响维度

大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婚恋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性的发育与成熟是大学生恋爱发生的生理基础维度;主体心理发展到恋爱期是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维度;而大学校园内提供的有利的男女交往环境,较为开放的性爱文化气氛,以及伦理道德规范则是大学生恋爱的社会促动与约定维度。这三个维度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约定着大学生恋爱心理活动的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