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谷

位置:首页 > 人文素养 > 美文阅读

蝗虫有没有毒

没有

蝗虫有没有毒1

蝗虫没有毒,可以食用,并且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是各国人民非常喜欢的一种食材。蝗虫虽然无毒,却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它们可以长距离迁飞并产生周期性的种群大爆发,蝗虫飞过之处农作物会全部被啃食干净,危害极大。

蝗虫有毒吗

蝗虫无毒

蝗虫本身是没有毒的,它是一种可以食用的昆虫。蝗虫肉质非常的鲜嫩,吃起来跟虾的口感像,所以有着“飞虾”的美称。同时,蝗虫不仅可以用来做菜,还可以制成罐头、饼干、雪糕等食物,非常的畅销。

蝗虫是害虫

蝗虫虽然本身无毒,但是却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它们的食物范围非常广,主要食物是粮食等农作物,小麦、水稻、谷子、玉米、蔬菜等都是它们的食物,蝗虫爆发时它们飞过的地方农作物会被全部吃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蝗虫有没有毒
  

蝗虫的营养价值

蝗虫不仅美味,营养价值也是非常高的',蝗虫肉中含有非常高的蛋白质和脂肪,并且含有维生素、钙、铁、锌、氨基酸以及各种矿物质,可以为人体补充营养。

小时候,千辛万苦等到下课铃声响起,背起书包 约上二三小伙伴,就往田野跑去,目的是为了捕捉蚱蜢,看看谁捉得最多。直到太阳下山后,我们都不愿回家,直到妈妈拿着棍子来赶回家吃饭,才依依不舍地放下手中的蚱蜢,与小伙伴约定明天再来。这段经历是人生中难得的童年时光,每逢回忆必定有一番不同的风味。

蚱蜢,学名为蝗虫,是一种植食性昆虫,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的沙漠和草地地区。在我国,蝗虫也是一种食物材料,将之放进油锅中炸了又炸,变得金黄脆皮,一口咬下去,非常松脆可口,让人赞不绝口。

根据外媒消息报道,2020年初,非洲爆发严重蝗灾,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马干达等国遭到大量蝗虫的洗劫,损失惨重。由于各国不团结,以领为壑,对蝗灾防控不及时,导致蝗灾的规模越来越大,超过了3600亿只,仅仅一个蝗虫方阵的长度便有60公里,宽度亦有40余里。每一只蝗虫一天平均可吃掉2克粮食,蝗灾已经在肆意横行一个多月,非洲粮食的损失可想而知。

为什么此次蝗灾会如此严重?有资料显示,早在2018年,阿拉伯地区便出现了蝗灾的迹象。皆因这一年里5月和10月相继下了一场大雨,对于阿拉伯沙漠而言,无疑是久旱逢甘露,本来寸草不生的沙漠上都长出来一片绿草,然而却成了孕育蝗虫的罪恶温床。要知道,沙漠蝗虫是蝗虫科属中最为恶搞而存在,极其凶残。

再加上阿拉伯沙漠人烟稀少,气候干燥,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蝗虫虫卵的孵化成功率得以大幅度提升,最终酿成严重蝗灾。

根据最新消息显示,蝗虫已经到达印度和巴基斯坦等亚洲诸国,疯狂地吞食粮食,两国损失惨重。为了拯救巴西老铁,我国灭蝗专家已经抵达巴基斯坦国精,准备商议应对蝗灾的对策。甚至打算空运十万只鸭子前往一线,参入灭蝗行动中。

对此,有人提出来疑问,蝗灾中的蝗虫能吃吗?会不会蕴含着毒素?对此,生物学家给出的答案是,单独的蝗虫身体是呈现绿色的,不会有毒素。但是蝗灾大军中,是由成千上万只蝗虫组建而成的,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两种强大的毒素:苯乙腈和氢氰酸。

蝗灾之所以如此严重,正是因为有这两种化学毒素保驾护航,浓烈的毒液气味导致很多益鸟不敢靠近它。吃下这些蝗虫虽然不会致命,但是亦会闹肚子。

蝗虫的生命力是有限的,在它们临死之际,一般会寻找一个地方产卵,这个时期成为若虫期。在这期间,蝗虫体内的毒素就会消失,鸭子大军一扑而上,将之变为腹中之餐。平均每只鸭子一天可吃掉200只蝗虫,按照这种速度,很快便可有效地控制蝗灾。

蝗灾是特大自然灾害之一,其破坏力之强,仅仅次于地震和海啸。所以人类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及时发现蝗灾,扑灭其苗头,不然待到爆发之时,一切就晚了。朋友们,你曾经经历过蝗灾吗?你身边的人是如何应对的?

蝗虫有没有毒2

并非任何蝗虫都能吃

事实上,吃蝗虫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蝗虫可食可药用,古已有之。《本草纲目》记载,蝗虫单用或配药使用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如咳嗽、气短、破伤风、急慢惊风、高血压等。

而大量现代关于蝗虫营养价值的研究表明,蝗虫的蛋白含量高达74%以上,绝大多数种类的蝗虫都含有十多种氨基酸,其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甚至比大多数动物油脂的都高,油脂质量高于菜籽油而与花生油相近。概括来讲,蝗虫营养成分齐全,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组成合理,脂肪含量不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能量且富含矿物质的天然保健食品。

“但是,人类食用动物,必须要放在人类生产生活环境这个范畴内考虑和实施,毋庸置疑,我们曾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疫情早已证明,如果将这一范畴扩大到自然界,是极度危险的,最新研究表明,蝗虫也不例外。”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工程师张志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张志刚表示,我们的日常餐桌,特别是烧烤桌上,很多人吃的炸蝗虫、烤蝗虫基本都是人工养殖或散居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蝗虫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吃,更不等于任何蝗虫都可以吃。

蝗虫有没有毒 第2张
  

蝗灾来袭,应少些调侃和臆想

郝建光是一位观鸟者,20年来在内蒙古草原观鸟数十次。他回忆说:“多年前我在观察百灵鸟的时候赶上过几次草原蝗灾,百灵鸟是蝗虫的天敌,但是每到蝗灾,百灵鸟往往不怎么吃蝗虫,这个现象困扰了我多年。”

其实,这一现象同样困扰着科学界,直到中国科学院康乐院士、魏佳宁副研究员团队对“蝗虫群体防御机制”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后,这一问题才有了答案。

蝗虫能够在独居与群居这两种生活方式间来回“切换”。团队研究发现,群居型蝗虫会大量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而散居型蝗虫几乎不合成苯乙腈,并且群居蝗虫在遭到攻击时会立即将苯乙腈转化为剧毒化合物氢氰酸。当蝗虫大量聚集时,其天敌不喜欢吃蝗虫,原因便在于此。这时的蝗虫,不仅动物不能吃,人也无法食用。

张志刚表示:“动物聚集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有些动物聚集后,其个体形态和群体颜色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显然是为抵御天敌而生。换句话说,群体动物可能具备了个体和散居动物所不具备的防御天敌的.本领,而中国科学院的这项重要研究进展,科学地解释了蝗虫具备的这种能力。”

“几滴甘霖,人们可以受用,但是洪水来袭,人们却无福消受,从逻辑上讲,蝗虫和蝗灾的道理也在于此。”张志刚说,“任何一项对自然界研究的重大突破,归根结底都是要提示人类如何与自然更好地和谐相处;当蝗灾来袭时,我们应该少一些调侃和臆想,多一些科普,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标签:蝗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