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谷

位置:首页 > 人文素养 > 育儿经验

残疾儿童怎样克服不良心理

残疾儿童怎样克服不良心理,目前我国约有残疾儿童600万,残疾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导致一些心理障碍,那么残疾儿童怎样克服不良心理?

残疾儿童怎样克服不良心理1

克服自卑

首先应避免对残疾儿童做任何不正确的评价和比较,其次是要引导残疾儿童对自身机体固有补偿功能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一员,从根本上克服自卑。

功能训练

心理学家认为:残疾的补偿包括补偿心理和行为,补偿行为取决于补偿心理。人从儿童起就有补偿心理,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力求克服自身低能的努力就是一种补偿行为。这种补偿行为可使尚保留完好的肢体器官功能得到超水平发挥,甚至缺陷可转化为特长、低能转化为高超的技艺,从而使残疾损失得到补偿。

回归社会

“回归主流、回归社会”是残疾人工作的指导方针。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盲童的“”和聋校的“一体化教育”都是很好的尝试和探索,把盲童或聋童安排在普通学校,与正常儿童一样学习,刺激盲童和聋童的.触觉和听觉以及综合,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人生发展。

残疾儿童怎样克服不良心理
  

自尊自强

提倡残疾人既客观看待问题、接受现实,又做到自尊自强自爱,充满信心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努力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在不断进取中体验成功。

自卑心理表现为不能正视自己的生理残疾。认为自己总比健全儿童矮一截,遇事常缩手缩脚,缺乏竞争的勇气,对未来丧失信心,有些残疾儿童更是自暴自弃,不思奋发。

孤僻心理由于生理缺陷,而游离于普通儿童之外,喜欢独处,只爱与同类残疾儿童交往。

多疑心理常常表现为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仅依据感性认识和事物表象做出判断,常表现出疑虑、反常等情绪。

依赖心理一些残疾儿童在家庭受到过多照顾,养成依赖的习性,其中盲童依赖性最强,即使是一些简单力所能及的事,有些盲童也不愿做,一味地等、靠、依附他人,自主自立能力很差。

过激心理表现在受到不公正对待或曲解其原意时,产生的一种反常心理,情绪不稳、易激动、待人态度生硬,不听他人劝告等。

残疾儿童怎样克服不良心理2

特殊儿童的常见心理问题

1、自卑。

有些特殊儿童容易偏向自卑。他们在正常儿童面前总是感到低人一截,担心他人会投来异样的眼光。在羡慕其他孩子时,为命运的不公感到愤懑。而现实生活带来的挫折又一次次挫败他们竞争的勇气,来自于升学、就业和社会传统的偏见,令一些特殊儿童愈加自卑沉沦。

2、孤僻。

有些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之间是存在隔阂的,他们常常无意识地将自己排除在正常儿童之外,渐渐形成了独处的习惯,只愿与自己的同类伙伴交往。长此以往养成了封闭、孤独的性格,往往为人孤僻、敏感、内向,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他人,并且缺乏合作意识。

3、依赖。

一些特殊儿童的家长会感到自责,认为是自己的疏忽所致,内心倍感愧疚,所以对孩子过多地呵护和照顾,渐渐促成了孩子依赖的习惯。

对孩子太过于照顾的后果,会让孩子养成了懦弱依赖的性格,变得难以正常表达,也不愿和他人相处,时刻要专人照料。最后使孩子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在无法达到目的时就暴躁、蛮横,无法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和学习,对于一些可以独立完成的事也一味依靠他人完成。

残疾儿童怎样克服不良心理 第2张
  

4、痛苦沮丧。

有的'特殊儿童长期沉溺在负面情绪中,整日忧郁沮丧,丧失了直面挫折的勇气,这阻碍了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进步。

特殊儿童的引导方法

作为特殊儿童的家长,首先自身应该要先疏导心情,不要使消极,苦闷的情绪来主导自己的行动。其次家长要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根据特殊儿童常有的心理问题来对症下药,一一解决,这样会令教育效果更加显著。在这些条件之下,家长的引导方式有:

1、面对现实,勇于接受。

(1)引导孩子勇于接受和面对现实。命运对于每个人都是相对公平的,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苦难,用一些励志正面的故事来激励孩子,带来希望和理性的种子,使孩子远离怨天尤人的思想。

(2)当他们受到恶意的语言攻击和侮辱时,要给孩子信心与勇气,面对恶意伤害不卑不亢,要学会适度容忍,但也勇于理直气壮地批评和反驳这些人的恶行。

2、提供任何学习的机会

抓住任何能够让孩子得到学习的机会,即便在求学路上困难重重,也要克服一切困难去上学。特殊儿童学校能够更加符合特殊儿童的需求,当地没有此类学校的话也可以申请进入普通学校。实在无法上学,也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实生命。

3、呵护有度,减少依赖

特殊儿童渴望他人的关怀和帮助,家长要提供必要的身心上的呵护,但要适度,既要鼓励孩子同时也要培养其独立能力。通过给孩子讲一些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来鼓励孩子自强自立,远离依赖心理。尤其是在孩子面临困难时,要鼓励孩子坚强面对。千万不能过度怜悯和保护,衰减其意志。

4、积极鼓励,循序渐进

对特殊儿童的要求不要过于苛刻,给孩子树立力所能及的目标,给予孩子自信心,不吝啬鼓励和精神支持。使孩子在实现一个个目标的过程中积累信心,树立追求成功的精神。

5、参加各种群体活动

支持孩子融入集体,特别是参与多为特殊儿童参与的活动。不但能够帮助孩子丰富生活,扩大视野,更能够使孩子在于同伴的相处中学会为人处事、待人之道的社会能力。特殊儿童也需要友情,切不可过分保护而禁锢孩子的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