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谷

位置:首页 > 人文素养 > 职场技巧

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是哪一年

1929—1933年

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是哪一年1

1929年-1933年。

大萧条(英语:Great Depression),又称经济大危机、经济大恐慌,是1929年-1933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经济衰退。大萧条的开始时间依国家的不同而不同,但绝大多数在1930年起,持续到30年代末,甚至是40年代末。

大萧条是二十世纪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强度最大的经济衰退。在二十一世纪,大萧条常被立为世界经济衰退的标杆。大萧条从美国开始,以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下跌开始,到10月29日成为1929年华尔街股灾,并席卷了全世界。

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是哪一年
  

大萧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人均收入、税收、盈利、价格全面下挫,国际贸易锐减50%,美国失业率飙升到25%,有的国家甚至达到了33%。全世界各大主要城市全部遭到重创,特别是依赖重工业的.地区。许多国家实际上无法进行建筑工程。农产品价格下降约60%,重击农业。

由于没有可替代的工种,第一产业中的经济作物、采矿、伐木等部门受到的打击最为沉重。有的经济体在30年代中期开始恢复。大多数国家直到二战结束后得以复苏。与其他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一样,不同经济学派对大萧条的根本原因解释迥然不同。

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是哪一年2

二十世纪20年代被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美国人敞开了自己吝啬的大门。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鹜,“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胡佛总统也认为,‘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的前夜,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

1929年10月29日的美国股灾在黑色星期二开始。这一天,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在大萧条中,当时的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汽笛,胡佛敲大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可怕的连锁反应很快发生: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内战边缘等等。

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是哪一年 第2张
  

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

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叫做“胡佛车”,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上盖着的'报纸也被叫做“胡佛毯”。而街头上的苹果小贩则成了大萧条时期最为人熟知的象征之一。

在那些被迫以经营流动水果摊讨生活的人中,有许多从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银行家。但美国经济不景气最大且最恐怖的影响,是1933年德国纳粹的胜选。

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是哪一年3

经济大萧条,指1929-1933年之间由美国发源,之后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场严重的、灾难性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不仅导致长期而大规模的失业,也改变了社会阶级关系甚至摧毁了政府结构,从而为日后法西斯的猖獗埋下了伏笔。

这场危机所导致的灾难性影响,确实是令人忌惮的,但是我们今日重温这段历史,最重要的是究其原因,避免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以至于得到一些深刻的启发。

这场危机究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深刻矛盾,这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的,但其成因则是需要我们引以为戒并作为重要的教训,其原因主要可以认定为三个关键词,即生产过剩、借贷消费、股市动荡,以及一支催化剂——自由放任政策,种种矛盾蓄积起来,一触即发,从而导致了危机的大规模爆发及蔓延。

美好的生活

20世纪20年代,美国,是一个富有生机而又自由浪漫的国家,刚刚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得了极大利益并高度自信的美国,其国民的自信心也迅速膨胀起来,单论物质生活即可见一斑。高耸入云的大楼、比比皆是的福特汽车、无线电广播已经不再是梦想,明星在广告牌上眉飞色舞地宣称:“以后每个美国家庭都能拥有两辆车。”买,成为了当时美国美国社会的总旋律,洗衣机、电冰箱、缝纫机、烤箱,一件又一件高档耐用品进入了美国人的家门。

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是哪一年 第3张
  

买,买不起,怎么办?没事,有分期付款,还有低息借贷,即为借。当时的美国家庭往往手中有数张信用卡,超前消费和分期付款已经成为习惯。这也是资本家愿意看到的场面,自己所生产的商品销量如此之好,而且在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然资源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更加大胆地放开生产,福特汽车的流水线隆隆作响,各种矿石材料大量投入,然而分期和借贷消费难以让资本家及时获利,怎么办?

还是借,这次是向银行机构大量借贷,而银行看到这种“欣欣向荣”的景象,也非常慷慨地予以借贷。再加上1929年之前美联储向经济体内注入的大量货币,整个市场通货膨胀明显。但是当时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他们只看得到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小汽车,未来生活更加舒适优渥,就连1928年胡佛总统的演讲也如此宣称:“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

不仅人民对此满意,企业家也十分愉悦,随着销量的上升,企业规模也进一步扩大,生产线不断延伸,借贷所得的成本和材料疯狂地投入到这黑洞中,转化出越来越多的的小汽车、家用电器等高档耐用消费品。数据表明,1921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水平仅为67,但是1928年这个数字就已经达到了110,而1929年竟然还能上升到126的高峰,这实在是一种“繁华盛世”的景象。

无限量的扩大生产,却无视居民最基本的真实购买力,而且缺乏一只拨乱反正、扭转乾坤的操控之手,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已然不再是美好的生活,而是近乎于虚假的繁荣,甚至是一种疯狂。

巨额的投资

1918年末,一战结束,欧洲等资本主义国家受到了大大小小的影响,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并没有因此而伤了元气,反而大发战争财,取代英国成为了最大的债权国,而与此同时英镑作为储备货币地位显然已经力不从心,世界急需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美国登场了。1924年拥有44.99亿美元黄金储备,占据了世界半数财富的美国,以投资的名义广泛散财,一个又一个的巨额投资远渡重洋,发往英国、法国、德国等地。美国有信心从这些投资中获取利益,但没想到这正是未来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导火索,

原因无他,战后各国的经济都处于捉襟见肘的糟糕境地,同时由于支付款到期,债务国不得不减少了从美国进口的商品,极大地冲击了美国的农业和制造业,而且有些国家拖欠欠款无法按期归还,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美国的金融公司。

国外情况不容乐观,同时国内的投资同样遭遇了滑铁卢。美国国内正处于经济不平衡的情况,城镇和农村人口比例严重失调。20世纪20年代美国城市人口已经占据了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而1930年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过是五分之一。如此严重的舍本逐末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购买力的巨大差距,同时因为美国高度城镇化的完成,房地产和制造业的红利早已不在,但是在投资的刺激下却进一步扩大生产,从而导致生产过度化。

最严重的是,如此巨额的投资,给美国资本家带来了高额的利润,但对于挣扎在流水线上的工人来说,他们的工资并没有得到可观的提高,从1920到1929年,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提升了55%,但工人的每小时工资仅仅提高了百分之二,实质性的收入没有增长,却背负了高额的债务。城镇人口尚且如此,农民的生活更不好过了,数据显示,1930年,农民的收入仅为工人的十分之一。然而这些实际情况,与美国的高额投资“并不冲突”,与美国20年代的繁荣景象“并行不悖”,这样的言论,不知是资本家对于生产阶层的安抚与欺骗,还是当时人们的自我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