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谷

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健康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

健康2.68W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运动训练使人体承受运动负荷刺激,必然引起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发生一系列反应和适应性变化,主要表现为机体的特殊反应、克服生理惰性、达到平衡、机能暂时下降和调整与恢复等,现在分享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1

是指在进行身体练习过程中,人体工作能力变化的必然趋势。即开始时,机能活动能力逐渐上升,继而达到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最高水平,最后又逐渐下降。其上升阶段时间的长短、上升的坡度和最高阶段的高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变化的幅度大小,取决于练习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与训练水平,以及作业内容、组织和方法、季节气候条件等。

如儿童、少年机能活动的特点,一般为工作力上升时间短而快,最高阶段延续时间较短,变化的幅度小(即承担负荷剧烈变化的能力较低)。青壮年是机能活动能力最旺盛时期,壮年以后,又渐渐下降。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工作力上升阶段时间可缩短,最高阶段持续时间可延长,承受强度大的和运动负荷急剧变化的能力也会提高。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
  

一、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一)赛前状态

赛前状态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氧运输系统和物质代谢等方面的变化。

(二)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地进行的身体练习。它客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正式比赛做好机能上的准备。

二、进入工作状态

在运动的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是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段机能变化称为进入工作状态。

人体运动时,内脏器官必须动员起来以适应肌肉活动和机体代谢的需要。但与运动器官相比,内脏器官的生理机能惰性大。因此,在体育运动的开始阶段,内脏和器官的动员及其机能水平的提高远远落后于运动器官。

三、稳定状态

稳定状态是指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人体生理机能与运动输出功率保持响度一稳定。

(一)真稳定状态

(二)假稳定状态

四、运动性疲劳

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进行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即称之为运动性疲劳。

五、恢复过程

恢复过程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和运动结束后,各种生理机能和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的变化过程。运动过程中消耗的物质,只有在恢复期得到完全恢复,人体机能才能得以提高。

超量恢复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在此期间,机体具有较高的机能水平和承受符合的能力,是运动员体能储备的最佳时期,它有助于运动员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不同类型的运动具有不同的代谢特征,不同能源物质具有不同的恢复特征。因此,超量恢复原理是选择训练休息间歇、确定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以及实施合理营养补充的重要依据,在运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2

参加运动健身的人群越来越多,每周进行2-3次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

其实严格的来讲,并不仅仅是在运动过程中。而是从正式比赛或训练前,运动中,运动后整个过程,身体机能都会产生一些有规律的变化。从专业视角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状态、恢复状态。

我们今天就按五个阶段,系统了解学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在平时的运动健身中,也心里有底,不会对一些机能变化感到很奇怪或者无所知。

1、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2、进入工作状态

3、稳定状态

4、疲劳状态

5、恢复状态

一、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这个阶段在我们非专业运动,只是休闲健身运动人群来看,其实并不明显,没有引起大家过多的注意。实际上,几乎所有运动,当运动习惯养成,都会存在训练前状态。专业竞技体育里,这个叫做赛前状态(pre-competions state)。

赛前状态:参加正式比赛或运动训练前,人体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机能变化。良好的赛前状态可以预先调动人体相应器官、系统机能,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举个栗子,这几年马拉松,越野跑比较盛行,大家报了马拉松后,有的是人生第一个马拉松,有的想跑出更好的状态和成绩,一想起马上要跑马了,身体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兴奋,身体机能会提前几天甚至提前几小时发生变化。

身体生理产生的变化主要有神经系统、有氧系统、物质和能量代谢系统。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 第2张
  

变化的主要体现: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提高

内脏器官功能增强

体温上升

代谢活动增强

例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输血量增加,呼吸加快,血糖和体温升高等等。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都还没开始比赛或者训练,人体机能就发生了某些变化?

二、进入工作状态

1、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

运动后人体机能逐步提高的过程称为进入工作状态。

如果经常运动锻炼,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运动的协调配合能力比较强,可以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为什么运动过程中会有这么一个状态,核心原因是人体的物理惰性和生理惰性。

物理惰性是指:人体由静止到运动必须克服惯性

生理惰性是指:人体生理机能是逐步提高的

影响最大的还是生理惰性,有两方面。

1、反射

我们做各种运动,都需要中枢神经系统参与。而所有反射活动都需要时间,特别是动作复杂,难度大的运动,时间更长,这样以来,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也更长。

2、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不管什么运动,自始至终内脏器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配合肌肉活动还是能量供应都是。但有一个关键点是,内脏器官和肌肉活动的机理不一样,内脏器官受植物性神经支配,肌肉活动受躯体运动性神经调节,这个直接导致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比运动器官要大。

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相对更大的原因有三:

1)与躯体运动神经相比,植物性神经传递兴奋的速度较慢;

2)兴奋传导途中突触联系较多,需时较长;

3)躯体运动器官的活动主要受神经调节,内脏器官主要受神经-体液调节,后者释放的激素随血液循环到达所支配的器官改变其状态,过程比单纯的神经调节要慢。

一句话总结就是,人体之所以会进入这个“进入工作状态”,最主要原因时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不能因为内脏器官有这个惰性,运动过程就不要内脏器官参与,这个不可能滴。

2、“极点”与“第二次呼吸”

我们首先要记住这个核心原理:

运动过程,是一个内脏器官和运动器官协调配合的过程。

当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跟不上运动器官的需要时,就会暂时性的生理机能失衡。这个现象就叫做“极点”。

而“第二次呼吸”是相对“极点”来说的,当出现“极点”后,通过自身的调整,使内脏器官与运动器官重新友好握手,形成好的搭档,互相配合。

1、为什么会产生生理极点?

最核心的原因是内脏器官的活动跟不上运动器官活动需要。供氧不足、代谢物堆积、血浆PH值下降等等都是这种“跟不上节奏”的表现,导致机能失调。

2、影响“极点”的因素

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中长跑这种强度较大、时间较长的运动项目。一般情况下,运动强度越大,自身训练水平越低,“极点”出现的越早,反应也越明显,恢复的越慢。

当出现极点时,一定要降低运动强度,调整呼吸节奏,加深呼吸深度。曾经我跑广州马拉松时,第一次跑马,有点过于兴奋,没有分配好体能,导致33公里的时候,很难受,很困,没有能量,腿也无力,最后通过放慢速度,慢跑了有四五公里,补充能量,后面恢复了很多。这种严格来讲不算极点,极点是进入运动稳定状态前的一个运动生理现象。

3)第二次呼吸

出现“极点后”,通过意志力,调整运动节奏继续保持运动,呼吸调整,最后又会进入一个比较好的机能状态,这个就是第二次呼吸。

极点是内脏器官跟不上运动器官的需要导致的,那重新让内脏器官跟上就OK了。所以,第二次呼吸产生的原因是运动中内脏器官的惰性逐步得到改善,氧气供应增加,乳酸排除,运动强度下降,需氧量下降,内部体液环境得到改善等等导致的。过了“第二次呼吸”这个阶段,其实进入工作状态阶段就彻底结束了,接下来机能水平就会进入到一个稳定状态。

三、稳定状态

稳定态: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定分两种,真稳定和假稳定。

1、真稳定

人体进行强度较小、持续时间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摄氧量能够满足需氧量的要求,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稳定。

特点:

1)摄氧量能够满足需氧量

2)以有氧代谢为主,乳酸和氧亏产生少

3)血液PH值变化小,内部环境相对稳定

4)心输出量、心率、血压、肺通气量相对稳定

2、假稳定

人体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摄氧量已经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但还是不能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求,氧亏不断增多,无氧系统供能比例增加,乳酸产生率大于清楚率。

特点:

1)需氧量 小于 摄氧量

2)运动相关指标达到并稳定在极限水平

3)供能方式变成了以无氧供能为主,持续时间不可能太长

四、最大摄氧量平台

最大摄氧量平台(VO2max Plateau duration,VO2maxPD)是指运动过程中长时间保持高水平最大摄氧量的能力,反映了人体在不利的代谢环境下,机能调节系统和氧气运输系统维持高水平氧气供应或者VO2max的能力,以及机体利用氧的综合能力。

制约VO2maxPD最重要的生理机制是:心肺功能。主要取决于心脏的泵血、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

五、疲劳状态

运动性疲劳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要以为疲劳了对身体就是伤害。适度的疲劳是运动表现进步的必经之路。

运动到一定阶段,大部分会出现疲劳状态。运动久了,强度大了,出现疲劳时一种必然反应,还可以引起机体产生心的适应。

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供过程=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的过程,不断循环。

但是过度疲劳就要注意,这种疲劳对人体会产生不良影响,引起运动损伤。运动型疲劳有积极的一面,也很复杂,后面有空再聊。

记住一点:适当的运动型疲劳是ok的,对训练水平的提高有帮助。不要怕疲劳,但要注意过度疲劳。

六、恢复态

恢复状态很好理解,运动后生理机能和能源物质逐渐恢复和提高的过程就是恢复态。至于如何恢复,做哪些事情帮助恢复,涉及的东西也很多,后面我们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