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谷

位置:首页 > 人文素养 > 心理健康

单身女人如何解决心理需求

单身女人如何解决心理需求,随着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再加其他种种原因,选择不结婚单身独居的女人越来越多了起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那么单身女人如何解决心理需求?

单身女人如何解决心理需求1

找一个男朋友

这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满足你的各种心理需求,比如陪伴,关怀,安慰,支持,欣赏,激励等等。当然,这也是最难的方法,因为你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可靠的,忠诚的,有爱的男朋友,而这并不容易。

培养一个亲密无间的闺蜜

这是最简单也最安全的方法,可以满足你的一些心理需求,比如聊天,倾诉,分享,娱乐,玩乐等等。当然,这也是最不完美的方法,因为你不能指望一个闺蜜能给你所有的心理需求,比如温暖,抚慰,亲密等等。

萌萌哒的宠物

这是最可爱也最无压力的方法,可以满足你的部分心理需求,比如陪伴,快乐,温馨,萌化等等。当然,这也是最有局限的方法,因为你不能跟一个宠物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比如思想,感情,理想等等。

单身女人如何解决心理需求
  

找一个爱好。

这是最有意义也最有成就感的方法,可以满足你的一些心理需求,比如兴趣,创造,挑战,成长等等。当然,这也是最需要付出的方法,因为你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实践一个爱好,并且享受其中的过程和结果。

找一个梦想

这是最浪漫也最有魅力的方法,可以满足你的一些心理需求,比如激情,追求,奋斗,实现等等。当然,这也是最冒险的方法,因为你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并且坚持不懈地去追逐和实现一个梦想。

只要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下去,保持开放和积极的心态,也一定会真爱,享受自己的生活。

单身女人如何解决心理需求2

1、打破传统思维的独居生活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与人生活在一起好像是一种约定俗成,青年男女恋爱、结婚、生子,这一切都看上去理所当然,即便是失去了伴侣,也会选择和孩子们一起生活,但是近些年来,这些我们以为的“习惯性思维”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在美国有3200万人过着独居生活,其中女性有1800万,在英国,有34%的家庭只有一个人在生活,瑞士的独居占比更高,几乎达到了50%,除此之外,还有瑞典、挪威、丹麦等等独居的人都有着相当高的比例。

曾经有过一项统计,全球独居的人数中,1996年大约在1.53亿,到了2011年这个数字已经来到了2.77亿,如今人数早已超过了3亿,难道这些独居的人士中,都是娶不到老婆的“光棍”?显然不是。

我们中国也有一项统计,1990年独居人口的占比为6%,到了2013年占比达到了14.6%,如今已经有近6000万人选择一个人生活。显然,在这部分人群中,并不全是“光棍”。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过去人与人结合生活的观念正在被打破,随着而来的就是心理需求的变化,如今在这部分独居的人中,她们对于其他的追求恐怕要超过对于另一半的心理需求了。

单身女人如何解决心理需求 第2张
  

2、大城市里的两类人

如果要对大城市里的人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是不是可以分成两类:敢独居的人和不敢独居的人?

的确,在现代社会,选择独居的确是需要勇气,不敢独居的人,无非是害怕孤独和寂寞,但是偏偏有很多的“逆行者”,她们选择了独居,她们依然过得非常的精彩。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以为一个人根本无法生存下去的人,即便是失恋了,分手了,伤心了,难过了,即便是伤口还没结痂,也迫不及待的想要投入到下一段感情中,因为在她们的观念里,自己一个人是无法生存的。

她们总说:“你根本不懂大晚上加完班一个人回家的孤独,你也不懂受了委屈没人安慰,遇到困难自己拼命硬扛时候的无助,一个人生病了看着空荡荡的屋子无人陪伴带来的痛苦”。

徐峥电影《心花路放》中袁泉饰演的角色,曾经一个人生活了很久,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不顺心,诸多不如意,她也是一笑而过,但是终究她也无法“免俗”,开始了一段有一段的婚姻。

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生活的不太一样,我相信我们身边,总会有很多独居人的例子,他们的独居生活,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他们都生活的很好,他们的生活也可以丰富多彩,他们的人生也未必不成功,只要解决好自己的心理需求,独居,或许是一种享受。

3、一个朋友的故事

我高中时候有个妹妹,出国留学回来之后,把家安在了上海,进了一家外企,爽朗的性格、姣好的面容、让人羡慕的求学经历、干练的工作作风,让她成为了众多白领中的佼佼者,身边自然不乏追求者。

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一位女性,在事业上应该蒸蒸日上,前途无量,然后找一位“门当户对”的老公,在上海一定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但是她的一条朋友圈还是让我大跌眼镜。

她说她已经拿到了签证,准备去旅行了。

我问:“这么好的工作不要了?”

她说:“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就说过,梦想就是环球旅行吗?我想过一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我说:“你还是放不下?”

她回答:“早就已经放下了,而且也看开了,现在感觉一个人挺好。”

妹妹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俩人高中的时候就在一起,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当时我们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俩就会这样一直生活下去,但是妹妹在大三的时候选择了留学,当时她就说这是提升自己的好机会,不想放弃。

结果当她在国外拼命的学英语、拼命的打工、拼命的写论文的时候,她男朋友突然选择了分手。

妹妹哭得呼天抢地,因为她始终不明白,“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了,他为什么就不能等等我?”

从分手到毕业回来,11个月的时间,她说那11个月她仿佛经历了炼狱一般,她依然是拼命的学英语、拼命的打工、拼命的写论文,但是和过去心理有阳光、有期待相比,她每次停下来,总会感觉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痛。

妹妹说,11个月的独居生活,虽然不足以忘掉一个人,但是却可以让自己“涅槃重生”,她说,当你有了其他的期待之后,对另一半的期待好像也没有那么渴望。她说,独居的时间,可以更好的思考,可以更好的和自己的灵魂交流、碰撞,当一切都归零之后,发现原来自己一个人也可以活的很精彩。

4、《独居的一年》里的故事

《独居的一年》这本书里,欧文也写过一个惊艳的女人,她叫玛丽恩,在她30多岁的时候,一场车祸让她失去了两个孩子,她从此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无法自拔,但是她的丈夫却早早的忘掉了伤痛,开始了寻找新伴侣的生活。

她老公安排了一个少年在玛丽恩身边工作,结果玛丽恩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自拔的爱上了这个少年,但是玛丽恩没有沉沦,也没有因此报复老公,而是选择了离开,选择了远走他乡。

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玛丽恩开始过上了新的生活,一个人打工,一个人学习,一个人就这样开始了新的生活。

多年之后,玛丽恩荣归故里,她早已经是一名知名作家。迎接她的,却是那个一直在等着他的少年,原来,少年也早已经疯狂的爱上了玛丽恩。于是,玛丽恩又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独居的一年》带给女性朋友很多的思考,尤其是当独居的时候,是不是敢于面对自己?一个真正强大的女人,是否会害怕独居带来的寂寞?一个人进入到了独居生活之后,到底是沉沦下去还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生活?

5、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居

那么为什么现代的人越来越喜欢独居?独居的人也越来越多,分析下来,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经济独立。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为独居者提供了经济条件,即便是一个人生活,也会做到衣食无忧,这就让独居成为了可能。很多时候都在强调女性经济独立,因为一旦遭遇了变故,那么她依然可以很好的生活下去。

——信息炸裂。在这个信息炸裂时代,不会让每个人的生活那么“无聊”,我们常说“长夜漫漫,无心睡眠”,但是在这个信息炸裂的时代,即便是睡不着觉依然可以有各种各样感兴趣的信息陪伴,不会因此而感觉到孤独寂寞。过去有人做实验,在一个屋子里待上一个月,很多人都做不到,但是如果给你一部手机呢?恐怕很多人都可以做得到。

——工作能力。工作能力的提升带来的是享受能力的提升。如今很多的独居者有着非常强的工作能力,随着来的就是拥有了一定的享受能力,可以享受自我。我妹妹其实就是很好的例子,自我提升之后,她已经具备了一种“自由选择”的权利,因为她即便是旅行回来,工作也不会成为大的问题。

——朋友圈网络。如今的社会,朋友圈和工作圈都非常的发达,即便是选择了独居,你依然也不会感到孤独,因为丰富的朋友圈网络可以让你感受到来自朋友们的关爱。独居最大的困难就是孤独和寂寞,但是如果你的孤独和寂寞能够得到缓解呢?

6、独居的女人如何解决心理需求

——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是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也是解决独居生活心理需求的一剂良药。我有一个女同事,前几年离婚了,心灰意冷的她也是选择了独居,但是她却去健身,跳广场舞,学古筝,把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既提升了自己,也填补了独居生活的空虚。

——有敢于面对独居的勇气。勇气非常重要,上面提到过,敢于独居生活的和不敢独居生活的,你如果想要解决独居的心理需求,就要有面对独居的勇气,如果连最基本的勇气都没有,独居生活只能是空谈。

——有独立生活的智慧。独居生活需要智慧吗?当然需要,《独居的一年》里玛丽恩就有着独居生活的智慧,她不抱怨,不放弃,对生活的积极乐观,哪怕是从最底层的工作做起,她也是甘之如饴,正是因为她拥有者独立生活的智慧,才让她的独居生活更有意义,才让她成为了知名的作家。

标签:单身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