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谷

位置:首页 > 人文素养 > 育儿经验

为什么少年不能玩游戏

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为什么少年不能玩游戏1

因为游戏有防沉迷设置,未成年肯定不能玩,改回来就需要进行成年实名认证。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主要诱因是大多数网络游戏都设置了经验值增长和虚拟物品奖励功能,需要获得上述奖励,主要靠长时间在线累计获得,因而导致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就是针对上述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诱因,利用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在线游戏时间予以限制

核心内容

未成年人累计3小时以内的游戏时间为"健康"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后的2小时游戏时间为"疲劳"时间,在此时间段,玩家获得的游戏收益将减半。如累计游戏时间超过5小时即为"不健康"游戏时间,玩家的收益降为0,以此迫使未成年人下线休息、学习。

收益为0,指无法获得游戏中与游戏角色成长升级相关的所有数据和包括道具、装备、虚拟货币等在内的虚拟财产。

由于未成年人上下线的行为比较复杂,会出现多种情况,因此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限时与提示的实现方法如下:

未成年人上线后,其在线时间将累计计算,称为"累计在线时间"。

未成年人下线后,其不在线时间也将累计计算,称为"累计下线时间"。

为什么少年不能玩游戏
  

为什么孩子不能玩游戏

如今,孩子因为玩游戏断送前途,偷花父母钱,甚至做出某些危害社会的过激行为的案例越来越多,在家长眼中,游戏也已经成为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大拦路石。其实游戏本身是没有错的,只是孩子因为年纪小,缺乏自控能力,又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没有形成清楚正确的三观,因而很容易沉溺进虚拟世界当中,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为什么孩子不能玩游戏?

1、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

孩子一旦开始玩游戏,就会占据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渐渐地,孩子就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游戏上,不再关注自己的学习,也把原本用来学习的时间分给了孩子。这样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

2、对孩子的思考以及创造能力带来负面影响。

沉迷游戏会影响到孩子的大脑发育,孩子的认知力、想象力还有创造力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而这种伤害却很可能是不可逆的。

3、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大量案例证明,长期玩游戏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甚至有的孩子会因为几天几夜在网吧过度疲劳而猝死。沉迷于游戏的孩子,即使离开游戏,也经常出现头晕、眼花、食欲不振等症状。

4、大脑的认知能力下降。

孩子长期玩游戏的话,沉迷于电子屏幕,孩子的认知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下降。如果孩子长时间受到这种刺激,大脑的注意力、反应能力、记忆力等功能都会下降。

孩子玩游戏怎么办?

1、让生活比游戏更有趣。

孩子玩游戏,很多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无聊。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只能用玩游戏打发时间,获得短暂的“垃圾快乐”时间。家长想把孩子从游戏中拽出来也很简单,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快乐,孩子就不屑于从虚拟世界里找快乐了。

2、以身作则,多陪伴孩子。

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自己带头玩游戏,与此同时,工作再忙,也要适时给与孩子陪伴,建立与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不要让孩子觉得没有归属感。这样,孩子才能渐渐放下游戏,不再去玩游戏。

3、与孩子共玩。

家长可以把游戏作为亲子共育的一个活动。我们经常说家长要跟孩子要多一些亲子活动,其实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也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活动。

4、可以适当玩,但需要严格把控时间。

其实,玩与沉迷是有区别的,只要管控得当,孩子就不会沉迷。家长要严格管控孩子玩游戏的时间,防止孩子过度沉迷。

5、倾听并去理解孩子。

每一个孩子喜欢游戏都是有原因的,并且原因不尽相同。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爱玩游戏,在倾听中可以了解孩子对游戏的认知和喜欢程度,引导起来也会更加对症。

为什么少年不能玩游戏2

限制干预 健康系统只是部分有效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建议控制新的网络游戏的批准数量,实施游戏年龄评级系统,以及限制未成年人在线玩游戏的时间。腾讯此次对《王者荣耀》健康系统升级,是否是对教育部“实施方案”的回应?

对此,腾讯方面表示,过去两年,陆续建立了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工作的一整套体系。分事前——成长守护平台,目标是希望能帮助父母,提前对孩子的游戏行为做好合理规划;

事中——健康系统,可以在未成年人的游戏过程中,进行游戏内系统的干预与限制,如12周岁及以下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超出限玩时长的,游戏将会做强制下线处理;事后——未成年人主动服务工程,希望当发生孩子绕过监管进行游戏,特别是偷拿父母的钱进行不理性消费时,通过及时和尽可能有效的提醒,避免家中财产损失。

“把健康系统纳入网络游戏中,肯定是游戏行业的发展趋势,是网游行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注,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9月15日,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至于该系统是否有效,张海波表示,健康系统对预防青少年沉迷游戏,当然会有一定的效果,但只能说是部分有效。因为目前这个系统主要是以堵为主,如实名身份验证、时间限制等都是强制性的堵的方式。但事实上,孩子们总会通过各种办法,绕开监管,这就成了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

的确,不少人也表示,系统只能对名字和手机号不一致的情况做出有效判断。如果孩子以家长的名义注册,那么名字、手机号对应的都是家长,这样系统就无法识别到底是成年人还是儿童在玩游戏。

为什么少年不能玩游戏 第2张
  

言传身教 家庭是最重要的防线

“现在孩子上网、玩游戏的时间主要是在课外,因此,家长或者说家庭是防止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张海波说。

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调研组曾对超过11万个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最终编写成《我国未成年人数字化成长及网络素养状况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往往是因为亲子关系存在四类问题:一是“不了解”,即父母不了解孩子在网上干什么;

二是“差关系”,即父母在线上和线下都没有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三是“缺引导”,即父母放任孩子玩手机或电脑,没有在时间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约定引导;四是“坏示范”,即父母自身也是个沉迷网络的“低头族”。

调查发现,由于父母和孩子不是好友关系,父母便很难了解和监督孩子的网络行为,而且,父母对于孩子的`上网安全问题也重视不够,过半数的父母没有帮孩子筛选过APP。专家表示,父母是孩子上网的“把关人”,如果没有尽到把关人的责任,孩子迷失在网络世界、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同时,调查数据显示,父母没有成为孩子数字媒介行为习惯的好榜样。

因此,张海波表示,对于孩子玩网络游戏,家长一定要避免两个极端,一种是认为网游是洪水猛兽,家长把持网络的控制权,绝对不让孩子接触网络游戏,这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二是听任“电子保姆”控制孩子,直接把手机、网络扔给孩子。实际上,过度控制和过度放纵,都不是真正的教育,而且都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情况更加严重。更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首先自己不能当网络游戏沉迷者。

北京师范大学“游戏研究与游戏化实践”课程讲师刘梦霏表示,游戏本质上是一种由规则引导的体系。“遵循规则去解决问题,即可得到一些奖励和反馈”——这个原则,同样可以用到现实中。在孩子接触游戏之前,家长可以进行协商、引导,并订立规矩,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主动性和自制力。

标签:玩游戏 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