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谷

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家居生活

购买保健品提防被带进沟里

昨日,福建省消委会发布今年第5号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谨防保健品销售过程中的“五大陷阱”。

购买保健品提防被带进沟里

“没有治疗百病的药品,更不可能有治疗百病的保健食品。”省消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一些保健食品的经营者想方设法将保健食品当成“能治百病”的药品卖,进行夸大宣传或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消费者稍不留意就会掉入保健品虚假宣传的销售陷阱,白花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冤枉钱。

为帮助消费者明明白白选择保健食品,省消委会将市场上保健品销售过程中存在的五类常见陷阱列举如下。

陷阱一:“专家讲座”。不法商家在酒店、宾馆等场所举办免费“专家健康讲座”,其实是要“专家”讲述某某保健品效果如何神奇,获得多少奖项等,以“赠药”、“免费试用”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诱导其购买。如果现场没有销售成功,就套问消费者的电话号码,以达到日后销售的目的。

陷阱二:“名医义诊”。不法商家在社区打出“名医义诊”的旗号,让销售人员穿上白大褂充当“名医”,用虚假检测结果吓唬消费者,诱导消费者购买保健品。

陷阱三:“免费抽奖”。不法商家在商场门口采用“免费抽奖”等促销手段,让消费者得到“优惠购买某保健品”的大奖,有的还雇用“托儿”在旁边煽风点火,说自己也吃了这种保健品,效果很好,今天又来购买等,诱导消费者大量购买。

陷阱四:“传销式促销”。不法商家采用传销式促销手段,以发展下线有回扣为诱饵,鼓励已上当的消费者发展亲朋好友加入购买某品牌保健品的小团体,以达到滚雪球式发展消费群体的效应。不法商家还分片召开销售人员培训班,举办集体外出旅游活动,强化销售人员联系,提高销售队伍的游说能力。

陷阱五:“上门推销”。不法商家打着高科技的牌子上门推销,有的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难辨真伪,往往被销售员的花言巧语迷惑,买下昂贵的“灵丹妙药”。由于既没有发票也找不到店铺,保健品出了问题,消费者无处投诉,只能自认倒霉。

据介绍,近段时间以来,省消委会通过收集虚假广告、召开专题研讨会、暗访“专家讲座”等方式,对保健品市场进行了专项调查,发布了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盲目轻信保健品宣传,要善于辨别保健品的性价比。

省消委会提醒,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只能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辅助方法,对人体起到调节作用。有些保健食品虽然也是由中药或中药的提取物组成的,但那些中药是从保健的角度组方,而不是以治病为目的。治病还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如果把保健食品当药用,不但延误治疗时间,甚至会使病情更加严重,危及生命。